铜心血管疾病的解药

2016-11-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铜作为金属材料,我们都听说过;但作为营养物质,似乎很少有人关心。

但人们都很关心自己的血管(还有胆固醇水平)吧——如果铜与此有关呢?

铜是人体需求量最多的“必需极微量矿物质”(它也许算得上是一种“必需微量矿物质”,在重要性上仅次于锌,而大于锰)。人体中大约有50~mg的铜,分布在全身组织中,但主要储存在肝脏中——这是协调全身铜水平的仓库。

铜的营养功能主要是参与形成各种酶。在酶中,它能够给别人一个电子(所谓“乐善好施”),从而:

能够帮助抵抗自由基(缺了一个电子的分子),让它们不再掠夺其他人的电子;能将二价铁变成三价铁,从而帮助合成血红蛋白;也能帮助生产骨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比如含有铜的赖氨酰氧化酶);也参与各种能量代谢过程。

铜还是各种消化液里的重要成分,比如唾液、胃液、胰腺液,这些被分泌出来的铜会在消化道内被身体重新吸收——这也是身体铜循环的一部分。

而如果有过量的铜,则会通过胆汁(进而粪便)排放出去。(人体也会通过尿液、汗液、脱皮、月经和精液损失一点铜,但是微不足道。)

缺铜

因此,缺铜会使得人体无法有效生产血红蛋白,从而造成类似于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缺铜还会导致其他一些问题,比如白血球减少,发色变淡,皮肤出现淡色斑块,免疫系统失调,骨骼异形等等。但最值得我们关心的也许是:

如果缺铜导致血液中含有铜的赖氨酰氧化酶水平下降,血管壁中的骨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合成受到影响,就有可能会引起血管变硬、变脆,从而容易损伤(也可能更容易流鼻血);身体为了修复损伤的血管,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即LDL)水平——高水平的LDL本身无所谓好坏(总体上说,甚至可能越高越好),但如果真的是由于缺铜造成的血管损伤引起的(注意是血管问题引起了高LDL——高LDL本身不会反过来引起血管问题)……那么应该考虑好好补铜了。

年,C.R.Ball博士用老鼠做试验,给它们喂食大量的猪油(不是老鼠天然的食物),发现老鼠们出现了各种心血管问题。同一年,W.F.Coulson博士用猪做试验,发现在饮食中严重缺铜的猪,动脉都有破裂,中度缺铜的猪的血管上也有伤疤,并且显示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症状。

后来LsliKlvay重复了Ball的试验,但是特意给其中一部分老鼠补充了铜,发现同样吃了大量的猪油、但是补充了铜的老鼠并没有出现其他老鼠的心血管问题——由此推测,后者是由于饮食中的铜少,而非动物脂肪多造成的。

后来的动物研究陆续发现,铜还能缓解高血压,治疗心肌肥大等等。后来Klvay博士甚至认为,缺铜是各种心血管问题(血管斑块、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破裂、动脉血栓、高血压、心跳异常、心脏钙化、心肌梗塞等)的唯一祸根。

还有(少量针对人的)研究发现,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的铜水平也降低(非血液铜水平,因为很不可靠:即使饮食中缺铜,血液铜水平也能稳定很久;而身体炎症又会直接提升血液中的铜水平);因心脏病发作而死的人的心脏里,往往也有更少的铜。

那为什么我们从没有听到过“缺铜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理论,而听到的都是“动物脂肪有害”的理论?这个,就留给“历史原因”四个字吧。(有兴趣的可以详细研究。)

补铜

铜的RDA是每天0.9mg。怎么做到呢?

绝大部分谷物和肉类里的铜含量都差不多,都是每g含有0.1mg左右的样子。

其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的含量则要少一些,奶制品、鱼类、蛋类中的更少——在补铜方面,可以不用考虑它们。

(海洋类软体动物中,只有牡蛎的铜含量较高,每g有1.6mg;其他的含量比红肉强不到哪儿去。)

因此要达到RDA的标准,每天需要吃近1公斤的肉类(或者谷物,考虑到谷物中的植酸问题,摄入量也许应该超过1公斤才保险)——对于原始人来说,有些太多了。

另外还要考虑两个因素:首先,现代的农业生产(对土壤的剥削)让食物中的铜含量持续下降(据估计,各种蔬菜、肉里的铜含量比上世纪50年代前至少下降了1/4)——所以不能保证同样种类的食物一直会有同样的含量;其次,在食品加工工业中,食材中原本的铜(和钾一样)会大量损失——如果常吃加工食品,缺铜的风险就会更大。

锌会妨碍人体对铜的吸收利用——用补剂补锌也会大大增加缺铜的风险。天然的食物中锌和铜的比例正好,不会有这种问题。

况且,每天0.9mg的铜,真的足以满足人体的所有需求,保证完全不会出现心血管问题了吗?RDA并没有保证这一点(毕竟铜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还没有得到营养学官方的完全重视)——为了保险起见,我们最好吃下更多的铜。

还好,我们还要吃内脏,尤其是肝脏——这是含铜最丰富的食物:每g羊肝含有7mg的铜,牛肝的话更接近10mg。于是,每周吃g羊肝或牛肝的话,就相当于每天吃下了3~4mg的铜——大大超过RDA的量(不会有中毒的问题,首先因为是天然的食物而非补剂,其次——官方推荐的摄入上限是每天10mg)。

但是在现代农业的影响下,动物肝脏里的铜不是也会越来越少吗?是的,不过作为动物储存铜的仓库,肝脏是最后才会被影响的铜矿——土壤中的铜先缺少,然后是植物中的铜,然后是动物各个身体组织中的,最后才会是肝脏中的——希望我们等不来这个“最后”。

(猪肝的铜含量貌似不高,只有羊肝的十分之一,即每g含有0.7mg铜——不知为何。)

除了肝脏外,其他内脏(比如腰子、心)中的铜含量都差不多,约在每g含0.5mg左右。

如此,补铜的关键还是在于多吃动物内脏,尤其是肝脏。

对于农工业饮食者来说,也可以通过吃豆类来补充铜——每g干芸豆有1.0mg的铜,g干红豆0.7mg,黄豆0.6——但还要少吃由它们加工出来的食品,其中的铜含量就要少很多了。

坚果中的铜含量也不错,往往每g就有1mg,有的(比如腰果)甚至能达到2mg——但是坚果中的植酸问题往往比谷物和豆类中的还严重,因此不保证能吸收多少。

古人曾经用铜来做厨具,到了现代仍然有“铜锅涮肉”,那么用铜锅来补铜是否可行呢?

作为惰性金属,铜一般不会进入食物中;但是用久了的铜器,表面总会有些氧化铜,它们会给我们吃的东西里添加一点铜离子——也算能补铜了……

但是这样量很不好把控:可能会不足,更可能会中毒——为避免中毒,用铜锅的话最好保证锅一直都很干净(不会生锈)——所以整体上还是不推荐以这种方式补铜(用铁锅补铁之所以安全,在于相比于铜,人体对铁的调控机制要专业、强大得多)。

想了解更多原始饮食的食谱,可以在下厨房上搜索“原食主义”或者“原始饮食”,另外欢迎







































皮肤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zz/9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