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注入多少气体能致死排气方法你知
2017-10-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在医院里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些病人看到输液过程中进入一点点气泡就紧张到不行,虽然在我们看来一点点气泡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对于患者来说这并不是正常现象,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解释呢?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在输液前排除气泡呢?下面一起来学习有关“气体栓塞”的知识点。
01
什么叫“气体栓塞”
液体在细管中流动时,如果管内液体中混有气泡,液体的流动将会受到阻碍,当气泡数量过多时,可能造成管道堵塞,液体无法流动,这种现象称为气体栓塞。
02
“气体栓塞”形成原因
气体栓塞形成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管中气泡表面上的液体的表面张力。
气体进入静脉后,沿各级静脉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气体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进入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小;如气体量大,随着心脏跳动,使气体与血液混合成泡沫状,并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如进入肺动脉,可阻塞其分支,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而造成机体死亡;如进入心脏冠状动脉,可阻塞冠脉循环,引起严重的心功能障碍,造成死亡。
03
人体静脉到底注射多少气体才可能致死?
气体进入人体量少一般不会造成很大危害,因为猫需注入20~40毫升气体才可引起发生栓塞而死亡,狗约需注入80~毫升气体,人需要的更多。
如气体量小,可分散到肺泡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或弥散至肺泡,随呼吸排出体外,因而不造成严重损害。
但进入气体量大且比较迅速,则由于心脏的搏动,将气体和心腔内的血液搅拌形成大量泡沫,当心收缩时不被排出或阻塞肺动脉可导致猝死。一般成人迅速进入血循环的气体在-毫升左右时,即可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紫绀,这时应立即组织抢救。
04
液体输完了真的会进气体吗?
答案是否定的!一般来说,静脉里面是有一定压力的,因为有压力,静脉才会充盈。只有位置明显高于心脏水平的部位,静脉才有可能是负压(负压的时候,血管就塌陷了,比如把手举过头顶,在手上的静脉上开个口子,插根空管子,只有这种情况下,血管里才容易进气体)。通常我们输液的位置都在手臂上,摆的体位都采取的坐位或者平卧位,这种体位,静脉始终是保持充盈状态,只要输液的静脉是充盈状态,就不可能进气体的。顶多就是液体输完了,由于外面没有了压力,静脉的压力占了优势,输液管里会回血,是不太可能进气体的。
05
减压病也是气体栓塞的一种
减压病也是气体栓塞的一种。减压是指人体从高气压环境迅速进入常压或低气压的环境,使原来溶于血液、组织液和脂肪组织的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迅速游离形成气泡,但氧和二氧化碳可再溶于体液内被吸收,氮气在体液内溶解迟缓,致在血液和组织内形成很多微气泡或融合成大气泡,继而引起栓塞。
06
气体栓塞的预防
静脉输液前进行排气,首先将墨菲氏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使液体自然滴入滴管内,当管内液平面达1/2~2/3时,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转正滴管,使滴管倾斜45°左右,再松开折叠处,慢慢放下输液管,使液面下降,待液体流至终端过滤器时,将过滤器倒置成90°,等液体完全通过过滤器时,再翻转过滤器,使液体缓慢向下排出至输液针头2~3滴即可,最后关上调速器。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使莫菲滴管倾斜45°左右,液体下流时方向有改变,缓解了水流冲击,不易产生气泡。而将输液器终端过滤器倒置,减少了气体与滤过膜接触的面积,液体可完全通过过滤器,杜绝了残留气体的产生。
07
气体栓塞的处理要点
气体栓塞是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治疗难,预后差。所以预防很重要,如果万一发生了气体栓塞怎么处理呢?
(1)立即解除进气的因素,若输液过程中发现空气进入体内时,立即夹注静脉管道,防止空气进一步进入。
(2)立即高流量吸氧。
(3)让患者处于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进入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
(4)空气较多时,影响到心脏排血,要行右心室穿刺
(5)必要时送高压氧舱治疗,如有脑性抽搐可应用安定,也可应用减少脑水肿药物、应用肝素和小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循环。
来源:医学之声、国家医考网
整理:雪狐狸
当我发出这条推送的时候,高考已经结束了……当年的高考题目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当时考试的心情异常平静,直到大学毕业后,才发现高考其实是个沉重的话题,其实很庆幸自己当年能这么坦然面对,没有压力。今天,我们一起祝福高考学子能发挥正常,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关于高考这个话题,推荐你们阅读文章《稳住,我们能赢!》
雪狐狸一个有温度的
专业护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