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血糖,别被忽悠了

2016-12-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医院订阅哦!

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用以评估餐前、餐后血糖、锻炼、用餐、情绪变化等和药物对血糖的影响,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便携式快速血糖仪是糖尿病患者的必备品之一,糖友们在家就可以进行血糖监测。

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自测的血糖会「忽悠」人,与其真实血糖大相径庭,这不仅不利于调整治疗方案,还有可能误导医生和患者。

明明是质量过硬的血糖仪,怎么会这样呢?

可能的原因之一:仪器的养护不当

环境中的灰尘、纤维等杂物,不可避免地会污染血糖仪,如养护不当,必定影响血糖检测结果。

1.定时擦拭

血糖仪的测试区周围,应该每月或每半个月用棉签或者柔软的布蘸清水轻轻擦拭一次,千万别用酒精或其他有机溶剂。

2.定时校验

用厂家提供的标准葡萄糖液或血糖仪附带的标准检测条对血糖仪进行校正,通常每两个月校验一次就好,如果有以下情况就需要及时校验:

(1)第一次使用之前;

(2)每次使用新试纸时;

(3)对测量结果有怀疑;

(4)血糖仪有摔碰时。

3.必须比对

医院复诊的时候带着血糖仪,护士抽静脉血,您就自己测一下指端血,把两个数字比对一下。

静脉血是分离出血浆测定的,而血糖仪是用末梢全血,全血比血浆的血糖值一般要低约15%,比照时可换算。例如静脉测出来是10mmol/L,那全血差不多是8.5mmol/L。

根据目前的规定,我国上市销售的血糖仪(全血)的检测结果,与实验室参考方法检测的结果(静脉血)之间允许的误差控制在以下范围:

(1)当血糖<4.2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误差在±0.83mmol/L范围内;

(2)当血糖≥4.2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误差在±20%范围内。

4.试纸条

试纸条作为血糖仪的搭档,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光线、化学物质和空气氧化的影响而发生变质,同样需要养护。一旦试纸变质,将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

因此,试纸储存时要防潮避光,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取试纸条时,手指不要触摸试纸条的测试区。每次拿出一条试纸后,要关好并拧紧试纸盒盖。

使用时先观察试纸测试区有没有颜色改变,并注意有无超过有效期,若有这些情况,需换用试纸。

可能的原因之二:采集血样不规范

采集血样是进行血糖检测的关键步骤;遗憾的是,许多患者采集血样并不规范,获得的血糖值也不可靠。

正确的采集血样方法是:

1.洗手准备

使用血糖仪前,清洁采血部位,用肥皂和温水将手(尤其是采血部位)洗干净,并用干净的棉球擦干。然后将采血部位所在的手臂自然下垂片刻,然后按摩采血部位。

2.采集

使用适当的采血器获得足量的血样,切勿挤压采血部位以获得血样,因为组织间液的进入,会稀释血样,干扰血糖测试结果,应一次性吸取足量的血样量。

另外,推荐将采血后的第一滴血轻轻用棉棒拭去,因为第一滴血往往含有更多的组织液,也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3.环境

测试要在室温10℃~40℃,湿度10%~80%的条件下进行,过程中不要按压或移动血糖试纸或血糖仪等,避开电磁波(如不要靠近手机、收音机、电视机、电脑和微波炉等)和日光照射,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可能的原因之三:外界干扰因素多

1.监测时间

自我血糖监测,一般监测的是清晨空腹、中晚餐前、三餐后血糖。然而有的糖友早晨锻炼或做家务后,甚至更晚才检测血糖。此时虽然处于空腹状态,但所测得的血糖水平已经受到外界干扰,不能客观反映空腹血糖水平。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空腹血糖:早晨起床后立即在家测,或禁食和休息8~10小时后,于次日早晨8点之前测。

餐后血糖:是指进餐第一口饭算起2个小时。

2.情绪波动

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老糖尿病患者复诊时,其餐后血糖值往常都能控制在10mmol/L以下,那天却达到了13.1mmol/L。追问下那天的饮食、运动等情况并无异常,唯有早上跟家人闹矛盾,心情郁闷,于是引起血糖波动。

一些情绪改变的干扰也影响血糖检测结果,如情绪紧张、发怒、惊恐等,都有可能使血糖波动增加,因此在测血糖之前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和。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可反应近期2~3个月机体血糖控制情况,在临床上已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该指标检测无需患者空腹,可以任意时间采血,不受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难以「忽悠」人,建议每三个月检测一次。

责任编辑:费菲

图片来源:rf.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电话
白癜风哪里治疗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zz/11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