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大夫讲堂听说他的糖尿病逆转了
2022-5-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做糖尿病的管理达人,当内分泌疾病的调理师。“糖大夫讲堂”医院医院内分泌科唐咸玉专家团队主讲,带您走近内分泌世界,为您科普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西医防治知识,分享临床诊疗小故事。为健康助力,为生活增彩。
小李今年32岁,平时精神小伙一个,也没有觉得有特别不舒服,没想到年初体检后,结果吓一跳,化验单上的血糖值竟然达到25.1mmol/L,而且还带上了危急值的星号!小李立即不淡定了,于是赶到糖大夫门诊就诊,糖大夫建议他住院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逆转”糖尿病。经过住院一系列科学规范治疗,出院后仅服用少量口服药物,定期门诊复诊,3个月后就把降糖药完全停掉了。近日复查,各项指标十分漂亮,空腹血糖5.1mmol/L,餐后血糖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5.9%,这数据完全和正常人一样!这事被一个“老糖友”知道后,羡慕坏了,赶紧来到糖大夫门诊,要求也给自己血糖“逆转”一番!
相信除了这位“老糖友”,逆转糖尿病是广大糖友的梦想,今天,糖大夫就和大家科普一下,何谓糖尿病“逆转”。
糖尿病
逆转的定义
糖尿病逆转本质上是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恢复,表现为在降糖治疗强度下调后仍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维持血糖良好控制的状态。对于新诊断或病程较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逆转治疗的目的往往是脱离口服降糖药等治疗措施,即所谓“无药缓解”。
我国糖尿病专家共识建议的T2DM逆转状态定义是,脱离降糖药物及持续治疗措施,相关检查指标达到如下标准,即HbA1c6.5%,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若持续时间达到3个月以上,称为短期缓解或逆转;若持续时间达到1年以上,则称为长期缓解或逆转。
常用的逆转
的方式有哪些?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生活方式减重(低热量饮食+运动)和代谢手术均已被成功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逆转治疗中。研究报道,代谢手术可使50%以上的患者获得血糖缓解,部分患者的缓解期可长达10年以上。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对于轻度高血糖患者,有46%获得了血糖缓解,其中体重降低≥15kg者缓解率可达86%。
与其他逆转手段相比,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无手术创伤、干预时间较短,在轻中度高血糖和严重高血糖患者(HbA1c9%)中有良好的逆转作用,安全性高,也是临床最常用的方式。
糖尿病逆转
是有一定条件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T2DM都可以实现逆转。哪些T2DM可能过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实现逆转?
(1)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9.0%或空腹血糖≥11.1mmol/L,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时可启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2)新发糖尿病,未达到上述标准的,也可在医生评估下明确是否短期强化治疗。
(3)具有一定病程,联合口服降糖药或起始胰岛素治疗3个月以上、HbA1c≥7.5%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病程15年、空腹C肽≥0.4nmol/L,可结合患者意愿治疗。
不适合人群:
(1)诊断为非2型糖尿病;
(2)年龄≥70岁或预期寿命10年;
(3)低血糖风险高;
(4)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5)伴有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全身性疾病的T2DM患者等。
“逆转”并不等于彻底治愈
糖尿病患者在“逆转”后,胰岛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改善,不服药不打针情况下血糖正常。但要知道,逆转不是真正的治愈,患者一定时间内可脱离降糖药物等医疗干预措施,但并不是说以后一辈子就不用打针吃药、不用饮食、运动控制了,更要避免被某些商家打着“逆转”的噱头,忽悠去吃一些保健品。因此,患者即使达到无药缓解,仍需加强生活方式管理,并定期进行监测以尽早发现和干预高血糖。
中西医协同治疗效果佳
中医治疗糖尿病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疗效,具体有分期治疗、辨症状治疗、辨指标治疗、辨体征治疗、专病专药治疗、中成药治疗以及中医传统特色治疗等多种形式。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循证证据越来越多,一方面,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协同降糖,改善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糖大夫强调:“糖尿病逆转是大家的梦想,但现实并非每一个人都是幸运儿。医院医院内分泌科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T2DM方面已有丰富的经验。我们观察发现,糖尿病逆转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糖尿病病程短、肥胖、胰岛功能较好、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良好是重要的可逆因素”。
听完糖大夫讲解,老李也明白了,不再一味追求逆转糖尿病。对他以及更多老年患者而言,饮食、运动、药物、教育、监测这五驾“马车”综合管理,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控制糖尿病最好的“武器”。
医学指导谢雯雯:医学博士,主治医师,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高脂血症、甲亢、痛风等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中西医诊治。
出诊时间及地点:周一下午(医院)。供稿:医院医院内分泌科谢雯雯执行编辑:杨宗芬审核校对:庄映格责任编辑:宋莉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