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围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没想到,颈围也
2021-11-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众所周知,腰围是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的标志,WHO建议以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作为肥胖的标准。中心性肥胖或者以BMI衡量的超重或肥胖,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代谢综合征以及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增加有关。当腰围测量受到进食或疾病引起的腹部膨隆、妊娠、受测者吸气(腰围应在呼气状态下测量)等因素的干扰时,颈围能否作为中心性肥胖的一种有用的替代指标呢?
颈围的测量方法
颈围的测量方法是,受测者取站立位,双眼正视前方,用卷尺水平环绕颈部,让卷尺上缘正好位于甲状软骨下缘[1-3]。颈围测量方法[3]颈围与腰围、BMI呈正相关
国外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中,颈围与与腰围、BM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88,提示高度相关[4]。国外学者建议将男性颈围≥37cm、女性颈围≥34cm视为超重,男性颈围≥39.5cm和女性颈围≥36.5cm视为肥胖[3]。图源:soogif年,中国学者发表的一项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显示,颈围与腰围、BMI呈显著正相关[1]。男性和女性颈围对判断为中心性肥胖的最佳阈值分别为37.1cm、32.6cm。男性和女性颈围对判断为超重/肥胖的最佳阈值分别为37.4cm、32.2cm。如下表所示,以上述数字作为阈值时,诊断中心性肥胖或超重/肥胖的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UC)最高[1]。图源:作者根据文献整理上述数据表明,在中国人群中,颈围可能不是筛查中心性肥胖的最佳工具,但对于超重/肥胖筛查,颈围测量可能是一种简单而有价值的手段,尤其是女性。颈围与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风险有关
韩国学者在自然子刊中发表的一项前瞻性社区队列研究中,对年龄42~71岁的例无基础糖尿病的人群进行10年随访,结果发现例(24.1%)发生糖尿病。调整与糖尿病相关的大多数危险因素后,研究发现,颈围较大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升高。与10年前颈围最小(31.8~36.2cm)的组别相比,男性(39.1~45.3cm)和女性(34.1~40.0cm)颈围最大的组别中,发生糖尿病的相对风险分别高达1.倍、2.倍,具体如下表所示。图源:作者根据文献整理一项纳入例参与者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亦证实,颈围与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有关[5]。另一项荟萃分析也提示男性和女性颈围与空腹血糖水平、HOMA-IR有关,但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结论则仅提示女性颈围与空腹血糖水平有关[6-7]。对于中国人群,有研究纳入名中国健康成年人中,即便校正了年龄和其他心脏代谢的危险因素,颈围与男性和女性的HOMA-IR升高显著相关。在BMI或腰围较高的人群中,颈围和HOMA-IR之间的相关性似乎更为明显[8]。颈围与高血压、血脂异常风险有关
MoradiS等关于观察性研究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显示,整体而言,18岁以上颈围较大的成年人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29%,与高血压前期无关。然而,颈围很可能是西方人群高血压的良好预测指标,但颈围可能与东方人群高血压无关[9]。此外,颈围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尤其是男性)和LDL-C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校正BMI或腰围、HOMA-IR等混杂因素后,颈围较大与HDL-C水平下降显著相关[6-8]。另一项基于中国社区人群的研究(样本量例)显示,与腰围相似的是,颈围(男性为38cm,女性为35cm)是识别65岁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有力工具[10]。颈围与心血管疾病风险
在年发表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研究者对男性、女性平均颈围分别为40.5cm、34.2cm的名白人随访6.7年,结果显示,心血管事件、冠心病的发病数分别例、例。其研究结论是,颈围与心血管疾病或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无关[7]。然而,年BMJOpen杂志中发表的基于智利人群的研究表明,在名智利人(平均年龄47.6岁,女性60.3%)中,以男性颈围37cm、女性颈围32cm作为cut-off值,与腰围相比,颈围对心血管疾病中/高危人群同样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女性[11]。小结
综上所述,颈围与腰围、BMI呈正相关,颈围测量是筛查中心性肥胖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尤其是当其他干扰因素影响腰围测量的准确性时,颈围不失为腰围的一种良好替代指标。与腰围一样,颈围是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尽管如此,目前颈围与心血管病风险的之间关系还需要更多基于中国人群的大规模、高质量研究的证实。END排版琦敏投稿
meiqimin
dxy.cn参考文献
[1]PeiX,LiuL,ImamMU,LuM,ChenY,SunP,GuoY,XuY,PingZ,FuX.Neckcircumferencemaybeavaluabletoolforscreeningindividualswithobesity:findingsfromayoungChinesepopulationandameta-analysis.BMCPublicHealth.Apr20;18(1):.doi:10./s---z.PMID:;PMCID:PMC.
[2]ChoNH,OhTJ,KimKM,ChoiSH,LeeJH,ParkKS,JangHC,KimJY,LeeHK,LimS.NeckCircumferenceandIncidenceofDiabetesMellitusover10YearsintheKoreanGenomeandEpidemiologyStudy(KoGES).SciRep.Dec18;5:.doi:10./srep.PMID:;PMCID:PMC.
[3]FinkB.NeckCircumference:ItsUsageinMedicineandBiology[M]//HandbookofAnthropometry..
[4]NamaziN,LarijaniB,SurkanPJ,AzadbakhtL.Theassociationofneckcircumferencewithriskofmetabolicsyndromeand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