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IgG型抗M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的交

2021-11-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作者

郭丹丹林波

单位

洛阳市妇幼保健院输血科

前言

除临床上特别重要的ABO和Rh血型之外,还存在许多数量的红细胞同种抗原和血型系统。当输血或妊娠而导致患者抗体时,有些血型系统也会变得具有临床意义。

MNS是第二个被发现的血型系统,其复杂性仅次于Rh系统。其中抗-M多为冷抗体,通常以IgM形式存在,但抗体为IgG型,37℃有反应,患者为怀孕妇女,可能有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案例经过

患儿以“皮肤黄染30分钟”为主诉入院,近日复查血常规中Hb为68g/L,达到输血标准,申请输入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常规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于患者血红蛋白值太低,值班人员立即开始交叉配血,发现凝聚胺法主侧为阴性,次侧为阳性,随后不规则抗体结果显示,Ⅰ(-)Ⅱ(-)Ⅲ(+)结果为阳性,对照不规则抗体试剂抗原谱为抗M或抗Lea。考虑为MNS系统或者Lewis系统。

当时由于凝聚胺法主侧为阴性,不规则抗体为阳性,值班人员又复查微柱凝胶法,结果为阳性,瞬间心里很慌,难道做错了?

按捺住内心的不安,又重新把两种方法复查一下,结果还是一样的。查阅患者的病历,患儿母亲血型为O型Rh(D)阳性,父亲为AB型Rh(D)阳性,患儿为A型Rh(D)阳性,溶三结果也全部为阳性,且患者RBC和Hb也是不断地下降。

为了保证患者用血安全,立即与中心血站联系,将患儿与其母亲血样送至血站进行鉴定。当天我们科上班人员多,工作人员也去血站一探究竟。

案例延伸

到达血站后,老师立即做了患儿和他母亲的Rh分型,还有患儿母亲的谱细胞图如下:

通过谱细胞反应格局表,分析母亲抗体为抗-M。

抗M通常是以IgM形式存在,是不能通过胎盘的。而患儿体内也存在,推测为IgG型的抗M,要找出不含M抗原的红细胞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即可成功。

考虑到溶三结果均为阳性,不排除ABO溶血,为患儿输入不含M抗原O型Rh(D)阳性洗涤红细胞。随后从血库借调20u的O型Rh(D)阳性红细胞,用抗-M抗体试剂筛选不含M抗原的献血者红细胞。

幸运的是很快就找出2u不含M抗原的红细胞,进一步洗涤,将其与患儿血样进行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结果均为阴性。

第二天复查血常规结果,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都进一步升高,且患儿输血后皮肤转红润。图如下:

案例分析

实验室做的凝聚胺法阴性,微柱凝胶法阳性,值得我们深思,因标本有限,没做进一步效价分析。尽管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都是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敏感方法,但本次对比发现,微柱凝胶法的敏感性高于凝聚胺法。

根据资料查阅:凝聚胺法一般以效价≥64作为有可能发生HDN的临界指标,微柱凝胶法则以效价≥作为有可能发生HDN的临界指标[1]。

凝聚胺法配血速度快,但检出率低于微柱凝胶法,有漏检可能。在遇到不规则抗体阳性的结果时特别是新生儿溶血的的患者且对无时间要求的配血工作,我们可以考虑用微柱凝胶法复查一下,以保证结果准确性。

患儿血清中含有M抗体,抗体性质为IgG型抗-M,且游离和释放实验检测出抗A抗体的存在,不能准确判断是ABO系统还是MNS系统或同时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在新生儿溶血病判定困难的情况下,母亲标本在诊断新生儿溶血病起重要作用,因为患儿血清中抗体特异性与母亲是一致的,因此可用母亲标本血清代替患儿血清进行抗体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等。

总结

在血型血清学中抗-M十分常见,大多数情况下抗体的产生无红细胞刺激,天然产生,属IgM抗体,37℃没有活性,一般没有临床意义。

虽然IgG型抗-M在临床上是极少见,但在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仅次于ABO及Rh系统,也会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

据有关报道,抗-M抗体在妊娠中会持续增加,若孕妇既往妊娠分娩无新生儿溶血病史,可能只需在孕28周时就可以检测到M抗体的存在,M抗体的存在可能是因为第1胎使母体被免疫,使母体产生了抗-M。

若患儿母血清中抗-M为IgG性质,当母亲孕第2胎后,随妊娠期增加抗体的效价也逐渐升高,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后,使胎儿红细胞致敏,引起溶血,使胎儿贫血,引起新生儿溶血病[2]。

通过本次经历得知,遇到问题一定要多思考,翻阅相关资料,多与临床沟通,了解患者及其母亲的相关情况。在检测方面遇到问题,应及时告知临床,引起临床对病情变化注意,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点评

临床上常因不规则抗体阳性、冷凝集等因素引起交叉配血不合,遇到这种情况时,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诊断及自身血清学特点等,排除交叉配血不符的因素,保证交叉配血试验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患者用血安全。

洛阳市妇幼保健院输血科主任王慧丽副主任技师

[1]夏克明.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检测孕妇IgG血型抗体效价应用的对比分析[J].甘肃医药.

[2]田爱民.IgG抗-M抗体新生儿溶血病1例[J].临床检验杂志.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w/201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