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课堂53您了解ldquo糖化
2022-5-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手术 http://m.39.net/news/a_6500413.htm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糖尿病患者初诊及复诊经常检查的一个项目,是反映此前3个月患者血糖控制总体水平的金指标。它与血糖有什么不同?检查是否需要空腹?究代表什么意义呢?相信通过下面的解答,可以帮您解开谜团。一、糖化血红蛋白代表什么含义?
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可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结合,两者结合的产物就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多少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高低呈正相关,血糖浓度越高,被糖化的血红蛋白也就越高,临床用糖化血红蛋白占总蛋白的百分比来反映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由于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结合过程是不可逆的,一直持续到红细胞死亡为止,而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客观反映此前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为4%6%。
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与血糖检查有何不同?为什么说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
血糖检测反映的是抽血那一刻的血糖浓度。与之相比,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值不受一时偶然因素的影响,与采血时患者是否空腹也无关系,因而稳定性更好,常用于对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效果的评估,被为是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金标准”。
三、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对人体有何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可对人体造成诸多危害。它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映氧:会导致血脂和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使眼球晶体被糖化导致白内障,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等等
四、能否用“糖化血红蛋白”代替血糖监测?不能!原因如下:
(1)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短期内病人血糖波动的情况。例如,一个糖尿病患者经常发生低血糖或者高血糖,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血糖的平均值,所以其糖化血红蛋白有可能完全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数值就不能反映实际血糖变化了。
(2)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比血糖的变化明显滞后。有时,病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较高,而血糖化验并不高,这是由于病人经过有效治疗,血糖水平迅速降至正常,而糖化血红蛋白并未随之立即下降。有时,病人检查血糖较高,而糖化血红蛋白数值正常,往往见于患者近期由于应激因素,如感染、创伤等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而血红蛋白尚未来得及被大量糖化所致。
(3)糖化血红蛋白不能作为调整用药的直接依据。糖化血红蛋白代表的是个百分比,而不是一个确切的血糖值,它既不能反映即时血糖的高低,也不能反映全天血糖的波动情况,而且是3个月才查一次,因此,不能作为临床调整用药的直接依据。而血糖监测虽不能反映前一段时期血糖控制的总体水平,但可准确反映即时血糖水平,另外,通过多点血糖监测还可以反映病人全天血糖波动及控制情况,因此,可以作为调整饮食和指导用药的重要依据。总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测定各有优点和不足,不能相互替代,唯有两者并举、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判断病情,指导临床用药。
五、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的局限性是什么?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仅仅由平均血糖水平决定,也取决于红细胞平均寿命。般说来,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是比较可靠的,但是,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受红细胞寿命的影响,在合并影响红细胞质和量的疾病时,所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可能与真实血糖水平不符,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失血过多造成血红蛋白量降低,可造成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偏低。
(2)最近有输血史或有其他形式的溶血性贫血,可造成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偏低。
(3)孕期由于血容量增加,会使得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假性降低。
(4)缺铁性贫血,可以延长红细胞寿命,从而导致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偏高。
六、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控制目标是多少?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为4%-6%。超过正常范围的高限,即属不正常。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密切,临床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糖尿病引起的脑卒中则降低12%,心脏病降低14%,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下降21%,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和失明下降37%,截肢和致命性外周血管疾病下降43%。世界各大糖尿病组织对于糖化血红蛋白都有着明确的。
控制目标:中国糖尿病学会(CDA)建议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是<7%。但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反复发作史、预期寿命有限、有严重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放宽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8%。
七、查糖化血红蛋白需要空腹吗?多长时间查一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不受进食与否、情绪好坏、是否刚刚运动等的限制和影响,什么时候抽血都可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尚未达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应每三个月检查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达到目标后也应每年至少检查2次糖化血红蛋白。
八、谁该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属于糖尿病的一项常规检查项目具体要求如下:
(1)每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2)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尤其是最近治疗方案有所改变的患者,或在医务人员需要更频繁地监控患者的病情时。
(3)对于没有罹患糖尿病的人群,专家建议45岁以上的人应该考虑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尤其是合并超重/肥胖。如果年龄小于45岁但超重,同时有个或多个额外的糖尿病危险因素,也应该考虑进行检查。
文
消化内分泌科丰凌云
图
网络
编辑
宣传科张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