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包括以下三点:①控制体重

2015-5-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当糖化血红蛋白小于等于7%时,我们一般认为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如果大于8%(包括8%)则意味着需要加强血糖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糖尿病指出,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观察和诊断中的三个重要指标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我国的糖尿病指南也建议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

因此,对于老年人体检,不仅要筛查空腹血糖,还要关注餐后2小时血糖

由于糖尿病人自身调节代谢的能力丧失,内、外环境的微小改变都会导致血糖的波动,(诸如气候变化、饮食不当、紧张劳累、情绪波动等),为使病情控制在满意的水平,就需要经常对糖尿病的一些指标进血红蛋白病ppt行监测或自我监测,获取血糖及有关代谢异常的信息,依次作为调整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的可靠依据,判断现行的治疗是否正确,是否达标这样做,除了能严格控制高血糖外,还能防止医源性低血糖的发生

老年人空腹血糖不高,没有症状,不等于不是糖尿病 在临床上,有2/3的老年糖友,空腹血糖不高,没有明显症状,但是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血糖则大于11mmol/l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我国的糖尿病指南也建议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血红蛋白病疗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患者以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3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不要小看餐后高血糖,它对人体血管的损害,尤其是对微血管的损害比空腹高血糖对其损害更大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会引起毛细血管间质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糖尿病以血糖升高为基本表现,控制好血糖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亚洲-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指出: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4.4~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老年糖友尤其要注意检测餐后血糖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化血红蛋白是很重要的病情衡量指标,然而据2006年开始的improvetm全球项目的最新研究显示,51%的患者从未听不稳定血红蛋白病说过糖化血红蛋白,10%以上的每年对患者进行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不到一次在中国,只有1/4的认识到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重要标准

如果检查发现了餐后高血糖,也不必惊慌,要注重生活方式的干预生活方式包括以下三点:①控制体重,如果体重超过了标准体重,就应该适当减肥;②合理饮食就是根据标准体重和一天活动的状态,将每日所需摄入的总热量合理分配到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食物中去;③适当运动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可以加强身体的新陈代谢,更有大量研究证明运动可以减轻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指出,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观察和诊断中的三个重要指标

餐后血糖升高,对糖尿血红蛋白病全套病患者的并发症和预后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相同空腹血糖水平下,餐后2小时血糖越高收缩压越高无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如何,随着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空腹血糖水平相同的人群,餐后血糖越高死亡率越高

医学证明:在一些高危人群或2型糖尿病患者中,当其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还正常时,餐后血糖已经升高,因此餐后血糖是一个较早的诊断指标

餐后血糖升高危害大监测更需注意


白癜风有那些特征
白癜风复发难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zz/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