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四十临床血液学检验贫血概述
2021-3-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一、贫血概论
要点1:
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参考值下限的一种症状。 贫血形态学分类要点2:贫血的MCV、MCH、MCHC分类
贫血类型
MCV(fl)
MCH(pg)
MCHC(g/L))
病因
正常细胞性贫血
80~
27~34
~
失血、急性溶血、再障、白血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27
<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
<27
~
感染、中毒、尿毒症
大细胞性贫血
>
>34
~
维生素B12、叶酸缺乏
要点3:贫血的MCV和RDW分类(Bessman分类)
RDW(参考值11.5%~14.5%)
红细胞MCV(fl)
[增加、大细胞(>)]
正常(80~)
[降低、小细胞(<80)]
增加
巨幼细胞贫血
早期缺铁免疫性溶血
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碎片
铁粒幼细胞贫血
骨髄病性贫血
骨髄增生异常综合征化疗后
混合型贫血
正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失血酶缺陷
骨髓增生低下
再障肝脏病
急性溶血
地中海贫血
要点4:病因学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障;造血原料缺乏或失利用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
(3)红细胞丢失过多如急、慢性失血。根据贫血病因及发病机制对贫血的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
骨髓病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癌转移、骨髓纤维化)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继发性贫血(肾病、肝病、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
铁缺乏和铁利用障碍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
巨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内在缺陷
红细胞膜异常
遗传性球形、椭圆形、口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红细胞酶异常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
红蛋白异常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不稳定血红蛋白
红细胞外在异常
免疫溶血因素
自身免疫性,药物诱发,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型不合输血
理化感染等因素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致溶血
其他
脾功能亢进
失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要点5: 贫血的实验诊断方法与步骤 1.确定有无贫血:根据RBC、Hb和Hct确定,以Hb和Hct最常用。 成人诊断标准
男
女
血红蛋白(g/L)
<
<(孕妇<)
血细胞比容(Hct)
<0.40
<0.35
红细胞计数(×/L)
<4.0
<3.5
小儿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和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建议为:出生10d内新生儿Hb小于g/L;1个月以上Hb小于90g/L;4个月以上Hb小于g/L;6个月~6岁者Hb小于g/L;6~14岁者Hb小于g/L,可诊断贫血。 2.确定贫血的严重程度:根据Hb浓度,成人贫血程度划为4级。轻度:Hb参考值下限至91g/L,症状轻微;中度:Hb90~60g/L,体力劳动时心慌气短;重度:Hb60~31g/L,休息时感心慌气短;极重度:Hb≤30g/L,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小儿贫血程度的划分为6个月以上小儿同成人标准,新生儿和6个月以内小儿不参照此标准。
3.确定贫血的类型:进行血液学的一般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确定贫血的类型。 4.查清贫血的病因,结合临床资料,明确诊断。 1)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饮食习惯史,药物史及有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无出血史(女患者要询问其月经史及有无月经过多),有无其他慢性疾病,家庭成员贫血史,输血史,地区流行性疾病等。 2)详细的体格检查:注意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注意皮肤、黏膜是否苍白,有无紫癜、黄疸等。 贫血的病因检查,包括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有关临床基础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及免疫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组织病理学检查、核素检验等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如内镜检查,B超、X线检查,CT、磁共振检查等。
朱世良多谢您的支持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