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糖尿病人要测糖化血红蛋白,它很重要

2019-1-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由血红蛋白——血液的红细胞中含有的携氧蛋白——被血糖包裹后形成的。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葡萄糖的量与血液系统中的总葡萄糖含量成正比,因此血糖水平越高,HbA1c的水平越高。红细胞只有天的寿命,所以,通过测量HbA1c,医生能够确定大约2-3个月周期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友血糖控制的各项指标中,糖化血红蛋白(简称糖化)一直被定位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是医生作出最终处方的重要参考依据。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与血糖检查有何不同?

      

HbA1c检查无需空腹,它能够体现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对于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效果而言更稳定的检查。这意味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易产生受压力和疾病的影响所带来的日常波动,而血糖检测只代表检查当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

但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糖化的控制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权威机构对于糖化血红蛋白有着明确的控制指标,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糖化血红蛋白」高了怎么办?

      

1.合理搭配饮食

同时限制饱和脂肪酸(如奶油、肥肉、动物内脏、猪油等动物油脂)、精细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白米、白面、白馒头等)和深加工食品(罐头、腊肠、肉松等)的摄入。

2.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维持健康体重

超重或肥胖的糖友,通过饮食和运动疗法减肥,可有效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4.定期监测糖化

血糖控制平稳的2型糖友,每半年测一次即可。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不受突发因素影响,稳定性较好;但它代表的是过去3个月整体的血糖控制情况,却不能了解短期内血糖波动的情况。例如,一个糖友经常发生低血糖或者高血糖,因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平均血糖值,所以可能测出他的糖化血红蛋白是正常的。

普通血糖监测水平会在一天中随时波动,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健康人体内的波动范围很小,仅约0.1%~0.2%。总之,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让医生更好地全面判断病情,合理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如果大家生活中遇到健康类的问题可以登录我们的网站(







































儿童白癜风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zz/16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