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红枣就补血没吃对一样是白吃女人

2018-2-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5

事实上,我并不喜欢吃红枣,一颗两颗还好说,但是吃得多了也就会腻了。

读高二的时候,有一回秋转冬,整个教室都是红枣的味道。

就是我同桌也在下课时段喝着红枣水,我便问她,班上怎么起了这么大一阵“红枣风”了。

她笑着说,原本她也不喜欢吃红枣,就在前些天班长小曼一直喝红枣水,面色变得十分的红润有光泽。

她们几个人便都学着去煮红枣水喝,我听了之后回家便和妈妈说,说实话从小时候开始我不喜欢吃的东西只要妈妈说对我好,有用处,再不喜欢我也会吃的。

妈妈知道后,就经常给我做红糖红枣鸡蛋水,十颗到十五颗之间的无核红枣和大概ml到ml的水。

开大火煮开然后转中火,打一颗鸡蛋和放红糖(红糖的量按自己喜欢的量放就行),接着盖半个锅盖煮十分钟就可以了,放温就可以喝了。

我坚持喝了差不多有三个月(每天喝这个当早餐,来姨妈的时候也喝),胖了好几斤,斑淡得和消失差不多,脸色白里透红十分好看~

红枣补血的说法由来已久,无论是看望病人还是平时来大姨妈,听过最多的一句话都是“多吃点儿红枣补补吧”!

很多女性也会常备红枣食品,在特殊时期食用。还有很多女生每天都会吃几粒红枣,或者喝一杯红枣浓浆,意为补血。

不过,红枣真的能「补血」吗?你真的贫血了吗?

贫血是什么

首先小编要普及一个知识什么是贫血。大家知道吗?

贫血,并不是血少哟!而是血里面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低于正常值。

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贫血有两种: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于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导致的贫血。

红枣补铁效果

1

含铁量不高

干红枣中铁的含量大概是2~4毫克/克,跟一些动物性食品,如猪肝、鸡肝相比,实在是非常低。

2

吸收率较低

人体平时吸收利用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红枣中的铁就是非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被人体利用起来有点麻烦,先要把不溶性的铁变成可溶状态,再吸收进入血,才能用它来自己合成血红素。这个过程中,还有植酸、草酸、磷酸、膳食纤维等多个妨碍因素,吸收利用效率就要大打折扣。

而血红素铁,人体可以直接「拿来」吸收并为己所用,制造自己的血红蛋白,利用率就高很多。血红素铁含量较高的食物主要是动物的肉类、内脏和血液,包括猪肉、牛肉、猪肝、鸡肝等。由于动物性食物铁的吸收利用率高,如果真的已经贫血了,医生和营养师所建议的首选并非红枣,而是直接补充铁剂,或者建议进食「补血」食品,比如红色的动物内脏和红色的肉类,同时还会建议补充维生素C,因为这样的效果快且好;仅靠吃红枣,很难改善。

所以,「红枣补血」的效果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

怎么吃更营养

中医上有明确指出,红枣能够补中益气,还能养血生津,那红枣的正确食疗吃法是什么呢?

1.红枣泡水、养肝排毒

红枣的一个冲泡细节决定了它的功效,既最好切成两半再开始冲泡,因为整颗泡冲的话很难将其成效完全释放出来。另外还要注意新鲜红枣不宜煎煮。

2.红枣熬汤、止咳润肺

将银耳泡发以后去掉头后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红枣切成两半与冰糖放在一起,加入六碗水,开大伙煮沸,然后改成文火煮半个小时,能够止咳润肺。

3.红枣煮蛋、补血养颜

用红枣加桂圆、红糖水,将枣子捣烂以后与桂圆搅拌在一起,打一只鸡蛋,继续用小火煮熟即可。红枣和桂圆都能起到补血的功效,用来煮鸡蛋相当的滋补。

4.吃鲜枣比干枣好

论及补铁效果,鲜枣比干枣更好。鲜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可以提高铁的吸收率。特别是秋冬季节的鲜枣,酸脆爽口,它维生素C含量更高至毫克/克。

5.作为零食吃

红枣能够作为日常铁的食物来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红枣好吃,吃起来还很方便。

但干红枣的主要成分是糖,约占70%~80%,如果是有减肥需求的女士或者有糖尿病的人,可要注意了。不论是干红枣还是鲜红枣,味道都很甜美好吃,很受女性的欢迎,既是不错的餐间零食,也可以放在甜食和面点中吃。

小tips

1、生吃时,枣皮容易滞留在肠道中不易排出,因此吃枣时应吐枣皮。

2、生食红枣时,一定要将它消毒、洗净,否则红枣上可能会残留农药,对胎儿、孕妇产生不好的影响。

3、如果吃了太多的红枣,又没有喝足够的水,容易产生蛀牙。

“一天三颗枣,终生不显老”。

相关文章阅读

99%的人都用错了,白糖、红糖、冰糖差别竟如此大!

女人吃这10种食物,只会越来越美!

孩子身高?一定没少吃这10种食物!

看一篇不过瘾?点击“阅读原文”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北京治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zz/155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 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