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输血
2017-8-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思考题答案
考题回顾
(年第78题外科学A型题)患者误输异型血后无尿2天,无休克,此时最有效的治疗是()
A.输注甘露醇
B.血液透析
C.注射地塞米松
D.静注大量速尿
此处点击听语音:
题目解析
患者误输异性血后出现无尿,是发生了输血合并症——溶血反应,异型输血时,供血者或者受血者的红细胞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而出现溶解,异形红细胞堵塞肾小球血管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此时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为血液透析,可迅速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异形红细胞和有害抗原抗体复合物,所以正确答案为B。
其他选项均没有血透有效。患者无尿,应用甘露醇,可使血容量增加但无通过肾排除,可加重心脏负担。
本题答案
B
考点讲解
本节知识框图
一输血的作用
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含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和凝血功能。
其中以补充血容量为主要作用。
二适应症
1.大量失血
(1)血制品种类的判断失血量10%(ml)不用输血
(2)失血量10%~20%(~ml)血容量减少,但HCT无变化,以补充血容量为主,输晶体液、胶体液或者血浆代用品。
(3)失血量20%(ml)血容量减少伴有HCT下降,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输浓缩红细胞(CRCB)
(4)失血量30%:不用输全血;失血量30%:输全血与CRCB各半
(5)失血量50%:按需补充血小板、白蛋白或凝血因子等。
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输注CRCB纠正贫血,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治疗低蛋白血症
3.重症感染
患者中性粒细胞低下或抗生素无法控制感染时输浓缩粒细胞
4.凝血异常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5.血红蛋白参考标准
(1)Hbg/L:不需要输血
(2)Hb70g/L:输入浓缩红细胞
(3)两者之间:视病人情况而定
三输血并发症
1.发热
(1)出现时间:输血开始后15min~2h
(2)症状:畏寒、寒战、高热等
(3)治疗:轻者减慢输血,重者停止输血。发热时应用阿司匹林,寒战者肌注氯丙嗪
2.过敏反应
(1)出现时间:输血数分钟后
(2)症状:皮肤瘙痒或荨麻疹,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
(3)治疗:出现皮肤瘙痒或者荨麻疹时口服抗组胺药,严重者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3.溶血反应
(1)出现时间:输血后立即出现。
(2)症状:输血后沿输血静脉出现红肿和疼痛、腰背酸痛、溶血性黄疸、血红蛋白尿,休克和急性肾功衰。
(3)治疗
立即停止输血并按如下方式治疗:
①抗休克:扩容+输入新鲜血液或浓缩血小板或凝血因子+糖皮质激素
②保护肾功能:输注5%NaHCO3溶液,尿量正常时采用甘露醇利尿。无尿、少年或氮质血症时采用血液透析治疗。
③DIC:补充肝素
④血浆交换清除异形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
4.传播疾病
通过输血可传播EB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HIV病毒、梅毒和疟疾等。主要以预防为主。
5.大量输血的影响
(1)低体温:大量输入冷藏血后出现。
(2)碱中毒:枸橼酸纳在肝脏内转化为碳酸氢钠。
(3)暂时性低钙血症
(4)高钾血症或凝血异常:输入大量库存血易引起高钾血症。
6.其他
包括细菌污染反应、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抑制等。
四自体输血
1.回收式自体输血
主要用于外伤性脾破裂、异位妊娠等大出血,实际上最后输入到体内的是浓缩红细胞,其HCT为50%~65%。
2.预存式自体输血
适用于择期手术病人输血,术前一个月开始,直到术前3天为止,每3~4天1次,每天~ml。
3.稀释式自体输血
麻醉前采血后补充血容量(电解质溶液),术中再将所采的血液回输体内。原则是:先采的血最后输入。
五血液成分制品
1.红细胞制品
2.血浆成分
(1)新鲜冰冻血浆(FFP)
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和各种血浆蛋白,适用于多种凝血因子缺乏、肝脏疾病引起的凝血障碍和大量输库存血后出现的出血倾向。
也可用于血友病A。
(2)冰冻血浆(FP)
Ⅷ因子和Ⅴ因子较FFP少,不可用于血友病A。
(3)冷沉淀
含纤维蛋白原和Ⅷ因子,适用于血友病A和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3.血浆蛋白成分
(1)白蛋白制剂:适用于营养不良性水肿,肝硬化所致的低蛋白血症
(2)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用于预防破伤风和病毒性肝炎,丙种球蛋白用于预防低蛋白血症引起的重症感染。
(3)浓缩凝血因子:治疗血友病和各种凝血因组缺乏症、XIII因子复合物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
今日思考题
常见血浆代用品有哪些?各有何用途?
考研串讲班
阿源老师与昭昭老师携手打造
知识点全面覆盖、以题带点,深入讲解
VIPQQ群实时答疑,复习再无难点
报名赠送电子讲义,化繁为简、便于背诵,入群即可获得
还可获赠西综题库专业版,随时随地刷题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