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和水肿,别傻傻分不清楚

2017-4-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小编导读

?生活中,不知您有否遇见过这种情形,本身身材很苗条的一个人,身材突然变得臃肿,可能就有朋友很好奇地问,你咋突然长胖啦?曾经的“苗条妹”也只能苦笑着说:“我哪里是长胖了,水肿!”水肿、肥胖,傻傻分不清的,不知有多少人,肥胖令人苦恼,水肿更是令人伤心,如何妙计去水肿?名老中医支一招!

水肿是指临床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本病在《黄帝内经》中称为“水”,有风水、石水、涌水之分。《金匮要略》将本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类;按五脏证候又分为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肾水。宋代严用和《济生方·水肿门》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

水肿辨证主要以阴阳为纲,凡感受风邪、水气、湿热、湿毒诸邪,证见表、热、实者,多按阳水论治;凡饮食劳倦,房劳过度,损失正气,证见里、虚、寒者,多从阴水论治。

病案一

王某,女,82岁,年5月24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水肿2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两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逐渐加重,检查尿蛋白阳性,诊断为“高血压肾病”,经降压、利尿等治疗,水肿时轻时重。一周前水肿又加重,伴尿频、尿急、尿热、尿痛,手指无力、颤抖。

舌象:舌红绛,无苔。

脉象:弦细。

西医诊断:高血压高血压肾病、泌尿系感染。

中医诊断:水肿、热淋。

立法:健脾利水,清热通淋。

处方:五皮饮合石韦散加减。

云苓20g,大腹皮15g,姜皮12g,泽泻10g,川木通12g,石韦15g,白术15g,木瓜15g,丝瓜络15g,草豆蔻15g,川朴15g,牛膝20g,紫背天葵15g,翠衣15g,白茅根20g,蚤休20g。

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水肿明显减轻,尿频、尿急、尿热、尿痛消失,仍手指无力、颤抖,考虑淋证已瘥,手抖无力为血虚风动所致,前方去翠衣、白茅根、蚤休,加黄芪20g、当归15g、白芍15g以益气养血活血。再服两周后,水肿基本消退,其余诸症好转,改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以善其后。

病案二

布某,男,72岁,年5月7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水肿反复发作三年,再发作一个月。

现病史:患者发现糖尿病20余年,3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查尿蛋白阳性,诊为“糖尿病肾病”,经控制血糖及对症处理,水肿时消时作。一个月前又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时头晕,头痛,乏力,两膝下胀,左侧手指发紫、发胀,心慌,心悸。既往有脑血栓病史。

舌象:舌紫暗,苔薄白。

脉象:结代。

西医诊断: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中医诊断:消渴病、水肿。

立法:益气活血,利水消肿。

处方: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加减。

黄芪25g,当归15g,牛膝15g,地龙12g,赤芍15g,桃仁12g,红花10g,川芎15g,苦参10g,桑枝15g,桂枝12g,云苓15g,蔓荆子15g,菊花10g,分心木15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双下肢水肿减轻,头晕、头痛缓解,手指发紫好转,手指、两膝下胀稍减,仍乏力、心慌、心悸。化验:糖化血红蛋白7%,空腹血糖8.1mmol/L。

处方:黄芪30g,桂枝12g,地龙12g,赤芍12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5g,红花10g,牛膝15g,秦艽12g,灵仙15g,黄精15g,人参10g,生地10g,淫羊藿15g,女贞子15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三诊:双下肢水肿减轻,手指发紫减轻,手指、两膝下胀好转,乏力、心慌、心悸好转。现注射胰岛素每天20单位控制血糖。

处方:黄芪25g,赤芍15g,当归15g,川芎10g,地龙12g,桃仁12g,红花8g,牛膝20g,云苓20g,黄精20g,天花粉10g,玄参12g,菟丝子15g,泽泻10g,西洋参10g,牛蒡子15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一周后水肿基本消失,其他诸症均好转,效不更方,继服前方巩固疗效。

病案三

梁某,女,78岁,年9月20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水肿反复发作5年,再发并加重3个月。

现病史:5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当时查尿蛋白、尿潜血阳性,诊为“慢性肾炎”,具体治疗不详。此后双下肢水肿反复发作,3个月前水肿再发并加重,遂来诊。

现症见:双下肢水肿,按之没指,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如蝉,咽干,多汗,少寐多梦,视物昏花。既往有冠心病、脑梗死病史。

舌象:舌绛紫,无苔。

脉象:弦。

西医诊断:慢性肾炎、高血压、冠心病。

中医诊断:水肿、眩晕、耳鸣。

立法: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化痰息风。

处方:六味地黄丸合补阳还五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熟地15g,山药15g,山萸15g,云苓20g,泽泻10g,菊花10g,黄芪50g,赤芍15g,川芎10g,当归15g,地龙15g,桃仁15g,红花10g,蔓荆子12g,天麻15g,半夏15g,白术15g,夜交藤30g,合欢花20g,鳖甲15g。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双下肢水肿、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均有好转,继服前方14剂,后患者家属电话告知药后诸症明显减轻,因在外地不便来复诊,继续抄方服药一个月,电话随访,病情稳定。

病案四

李某,女,61岁,年11月15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水肿8年余。

现病史:患慢性肾炎8年余,双下肢水肿时轻时重,一直未愈。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脘痞纳呆,腰酸,夜尿2次,白天尿量少。

舌象:舌体胖,舌质暗,苔白。

脉象:沉细。

检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B超示颈动脉斑块形成。尿蛋白(+),镜检红细胞20~25个/HP,颗粒管型0~1个/HP。

西医诊断:慢性肾炎。

中医诊断:水肿、脾阳虚衰。

立法: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处方:实脾饮加减。

制附子10g,云苓20g,白术15g,木瓜15g,木香10g,大腹皮15g,草豆蔻15g,姜皮12g,厚朴15g,熟地15g,通草10g,桂枝10g,黄芪30g,党参20g,炒地榆20g,仙鹤草15g,荷叶12g,甘草10g。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上方服2周,水肿明显减轻,尿量增多,神疲乏力、腰酸、四肢不温好转,脘痞已除,食欲改善,尿检尿蛋白、红细胞减少,以原方减荷叶增入山药15g、泽泻10g以健脾渗湿利水,再服2周。

三诊:双下肢水肿消退,精神好转,其他诸症皆愈,尿检正常,继服原方1个月,随访,病情稳定。

病案一为高血压肾病所致水肿,乃由素体脾虚,水湿运化不利,三焦决渎失司,水湿日增无出路,横溢肌肤,所以肿势日甚。湿性黏腻重浊,不易骤化,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除水肿外,兼见热淋之尿频、尿急、尿热、尿痛诸症,故治疗需二者兼顾,既要健脾利水,又要清热通淋,以五皮饮合石韦散加减治疗,方证相符,效果甚佳。

病案二水肿为糖尿病肾病所致,属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栗德林教授认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贯穿于其发病的整个过程,其手指发紫发胀,且既往有脑血栓病史,亦是瘀血阻络的佐证,故其水肿虽有脾肾虚、水湿内盛之因,但其根本与气虚血瘀,影响气化功能亦有密切关系,所以选方上以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化瘀,以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消肿,二方加减合用,相得益彰。

病案三、四均为慢性肾炎所致水肿,前者除肾炎外,还合并有心脑血管病,临床症状除水肿外,还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表现,四诊合参,辨证为肝肾阴虚、气虚血瘀、风痰上扰,故选方不必拘泥于常见的单纯水肿病的几个证型的用方,此病例以六味地黄丸合补阳还五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所见诸症均能兼顾,故能取得佳效。后者慢性肾炎多年,其来也渐,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虚损,本例由脾阳虚衰,中阳不足,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下流,故见双下肢水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脘痞纳呆;阳虚不能温煦,则神倦肢冷;阳不化水,水湿停聚,则小便短少。治疗以实脾饮加减,温阳健脾,行气利水消肿,因其尿检有红细胞,方中可酌加凉血止血之品,如地榆、仙鹤草、荷叶等,以促进尿检指标正常。肾性水肿属难治之症,尤其是慢性肾炎之水肿,常因不同诱因而加重病情,如外感发热、急性吐泻、劳累过度等均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发展为关格等危重证候。故日常应注重保养,避免外感六淫,注意饮食调理,特别是控制每天食盐在5g内,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4g/kg以内,节制房事。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栗德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栗德林编著)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预防白癜风的方法有哪些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zz/132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