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监测得了糖尿病,你竟然不懂糖化
2016-9-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糖尿病监测得了糖尿病,你竟然不懂糖化
(故事情节)昨天,我又去参加社区糖尿病友的集会了,虽然雪后的北京更冷了。
“其他的病,我觉得你听我的就行了,不需要知道那么多;可是这个病,医生在中间起的作用真的不多,主要是靠你自己来管理,管理得好,没有并发症,那你可能过得比我还滋润呢。”
女医生的话一直在我耳中回荡,其实我是这么想的:
可是怎样管理呢?
日子还得过啊,我决定向老糖友请教,所以加入了这个社区的糖友圈。
我一推门进去,还是那些熟习的面孔,但也增加了几个新人。
我随意找了个坐位,旁边一个跟我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张化验单。
寒暄了几句以后,我们就开始像朋友那样说话。他说了一点儿自己的故事。他家里有一个卧病在床的妻子,所以他需要一刻不停地工作,把所有的收入流水似的换成药物,进入妻子的身体,让她的生命力又能延续上一点儿,可是他现在又被诊断得了糖尿病。他说这个的时候仍然盯着手里的化验单,神情和缓安静,像讲一个和自己绝不相干的故事。就是这么一个坚强的人。
忽然他对我说:
“听说你也是刚被诊断出来的?”
“嗯啊。”
“那你能帮我看看这张单子吗?
“好啊。”
还记得上一篇文章中我那糖尿病的化验单吗?
经过我的努力学习,我很有信心,肯定不会再是这样了:
很多人看过我之前的一系列文章,都大概知道了什么是葡萄糖、血糖和血糖调理和控制,也对有所糖尿病并发症了解了,我觉得,我现在应当能给普通小白吹吹牛逼了!
前面都还说的马马虎虎,可是这单子上最后一项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我居然不懂。
我现在还模糊记得我当时涨红的脸。
当时在场的其他人肯定想对我说:
这怎样行,我可是要成为这样的人:
其实不是我不想知道,医院,医生都谆谆嘱咐,
“三个月一定要来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医生,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等我有空的时候跟你详细解释哈。”
“。。。。。。”
我还不死心,而我每次向老糖友请教的时候,他们的表情是这样:
然后只扔下一句话,
“糖化血红蛋白是长时间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那这糖化血红蛋白到底是何方神圣,医生和老糖友都如此看重?
那我们今天就来简单科普一下糖化血红蛋白
首先得说一下
什么是血红蛋白
除少数厌氧细菌之外,我们人类和动物等较高级的生物都需要氧气来进行分解代谢以获得能量。而大气中的氧气从我们的肺部吸收入血液,然后经血液循环带到身体各个组织,然后被组织里吸收利用,都需要各种载体的参与,那就是我们的---血红蛋白。
我们深吸一口气,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我们的气管,然后被加热湿润,进入肺部的肺泡。
氧气进入肺泡就结束了吗?还没呢,还需要被固定后运输。
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被动散布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里,而血管里的红细胞就像一个一个的集装箱,这些进入集装箱的氧气要想被运送到身体各个细胞,就必须要被固定,避免它乱跑。那这些进入集装箱的氧气拿甚么固定呢?
主要工具就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就是结合并转运氧气,血红蛋白在红细胞成熟期间大量产生,并高浓度溶解于红细胞细胞质中。
那糖化血红蛋白怎样来的呢?
糖就是葡萄糖。
糖化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这样:
肯定不是,糖化是糖基化的意思,就是葡萄糖通过化学反应结合到血红蛋白上了。还记得我们说过的“糖毒性理论”吗?
温习一下:
目前有研究显示,葡萄糖可以粘附到各种蛋白质上。随着时间推移,葡萄糖通过黏附的方式可能就此改变了蛋白质的功能,伤害各种组织。这就是糖毒性理论。
大概就像这样:
那只有糖尿病人材有糖化血红蛋白吗?
固然不是,在正常人中,葡萄糖在血液中循环,并且可以自由散布通过红细胞膜,红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和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大致相同。当血浆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时候,红细胞内葡萄糖浓度也上升。
这些以游离醛情势存在的葡萄糖,可以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产生反应,最常见的糖基化位点就是血红蛋白β链末端的缬氨酸,与葡萄糖产生不可逆的糖基化反应。
也就是说,糖化血红蛋白就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延续且不可逆地进行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反应的产物。当咱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上升的时候,血红蛋白上的糖基化位点数目也会增加,糖化血红蛋白也就越多。
也就是说,你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你的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过去几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构成的糖化血红蛋白也会相对较高。
明白了吧,咱糖尿病人的血糖高,然后糖化血红蛋白也更多。
比如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一般<5.7%,也就是有5.7%的血红蛋白跟葡萄糖结合了。
而糖尿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一般≥6.5%。
糖化血红蛋白有甚么意义呢?
我们知道,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是天,在红细胞死亡之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恒定。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应的是在本次检测之前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患者是不是空腹、是不是使用胰岛素无关,而是直接拿到一个平均值,是这天以来血糖的平均值。
看到这儿,肯定有人要问了,
“这到底有甚么用呢?”
“直接测血糖不行吗?”
打个比方吧,血糖就像水位一样,每次吃完饭,血管中都会发一次葡萄糖洪水。就像这样:
每次洪峰过境,都会留下一些痕迹:
这就是你测到的血糖值,只能反应一些时间点的血糖水平。
但是血糖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比如你感冒了、忘记吃药了或忘记注射胰岛素了,还比如最近东西吃太多了等等,都会造成血糖剧烈波动,那医生怎样来评价你最近几个月血糖控制的好坏呢?
我们就需要一个稳定值,就是洪水被大坝拦住以后,构成的稳定水位,这就是糖化血红蛋白。
就像这样:
这样才能准确评估这些葡萄糖洪水长时间对各个器官的影响。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价血糖控制好坏的金标准。
更重要的是,人们发现糖尿病并发症跟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有很强的相关性,这才是医生和老糖友特别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都有哪些?
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对血管的损伤。依照受损害的血管分类,
有两大类:
微血管病变:累及小血管,通过份子聚积或减少造成伤害;
大血管病变:累及大血管,通过致使动脉硬化造成伤害。
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在病发经常表现为微血管病变,但随着病情进展,情况可能发生转变;2型糖尿病则以大血管病变为主,但也会存在微血管病变。
以下内容读来可能耸人听闻。但只有了解得越多,才能更好地预防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
1.微血管病变这类病变仅产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它们包括以下几方面:
眼伤害,也就是糖尿病性视膜病变;
肾伤害,也就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心肌病,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乃至猝死。
2.大血管病变这类病变在普通人群中也会产生,但在糖尿病患者中更加多发。它们包括以下几方面:
心脏病发作风险(心血管疾病),比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中风风险(脑血管疾病);
四肢循环变差(外周血管疾病),可能和神经病变一起作用而致使糖尿病足。
除损伤血管,糖尿病还会引发神经病变,患者会在戴手套或穿袜子的那个区域感觉异常,感到麻痹或针刺样,后期乃至影响运动。此处需注意,并不是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一定会出现这些并发症。
那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并发症之间到底有甚么关系呢?
敬请期待
北京最大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有什么偏方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