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基层医院智能全科诊室推进慢病一体化门

2023/11/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目前,医院都设置有全科诊室(家庭医生工作室)开展全科医疗服务,推进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全科医疗以门诊为主体的特色决定了全科诊室的设置对全科医师的培养,全科医疗的开展乃至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科诊室作为基本医疗服务的第一窗口,能够促进区域医共体建设,引导城乡居民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医防融合慢病管理服务。

医院全科诊室的传统配置是一张诊桌,一张床、两把椅子及简单的诊察设备(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简陋机械的配置已经严重制约了基层医疗的发展,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因此,建设智能化全科诊室,为基层全科诊室增智,为全科医生赋能,提升全科医疗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增加服务收入,打造创新型医院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智能全科诊室(慢病一体化门诊方案)概述

医院智能全科诊室解决方案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全新打造基层诊疗服务体系,将全科诊疗与基本公卫、健康管理有机融合,赋能全科医生诊察管理。在基层全科诊室配备新一代全科智能壁挂诊疗系统设备,搭载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和相关物联网终端,可以拓展实现院内院外慢病管理延伸服务以及医共体全科远程诊疗共享。

医院智能全科体系由生命体征模块、手持五官诊察模块、医学图像辅助模块及其他基础诊察模块组合而成,涵盖血压测量、脉率测量、血氧饱和度测量、眼底检查、耳鼻检查、体温测量、肺功能检测、心电检测、电子视力筛查等九大项目。

医院智能全科以“面向基层全科诊疗,延伸健康管理服务”为核心设计理念,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水平为目标,采用“智能化、普适化”的全科设备赋能全科医生,致力于打造医共体全科共享服务体系。

二、多项智慧赋能打造全科诊室1、诊疗信息管理

诊疗记录、电子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监测记录与分析。

2、生命体征检测

血压、脉率、血氧饱和度、血糖尿酸总胆固醇、心电监测与诊断、体温、肺功能检测;其他生命体征扩展检测—11项尿分析、血脂四项、人体成分、血红蛋白等。

、五官诊察

眼耳口鼻喉眼底检查、耳鼻检查、电子视力筛查、色盲筛查;

4、医学影像辅助

基于心电、皮肤、眼底、耳等全科影像诊断;

5、智能中医体质辨识

采用智能中医辨识信息系统进行中医体质智能问询及体质证辨识;

6、智能健康管理

根据诊察检查数据及问询信息,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血管、慢阻肺四大慢病智能健康评估,可以为通过筛查纳入重点人群筛查的病患开展远程慢病监测;

7、院外动态监测

可开展院外单导长程动态心电监测、动态血压监测、睡眠呼吸监测(鼾症监测)以及其他高血压、高血糖慢病监测服务。

三、专项特色服务提升服务效能

智能全科诊室服务体系为医院开展专项特色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持,在全科门诊开展院外监测服务,将院内服务延展到院外居家监测,或延展至下级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

1、单导长时程动态心电监测

单导联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是近几年国际上开发的一种无心电图导联线的心电新技术,可以长时间记录心电信息数天、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它监测时间长,对不明原因的晕厥、一过性心律失常、发作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普通动态心电图更高。长程心电监测可指导隐源性卒中的诊断治疗,可提高房颤的检出率。

2、动态血压监测服务

血压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而血压测量是了解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指导治疗、评估降压疗效以及观察病情变化的主要手段。

在临床诊疗人群防治和科学研究中有种方法测量血压:即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和家庭血压,其中诊室血压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诊室血压由医护人员在诊室按标准规范进行测量,目前尚是评估血压水平、临床诊疗及对高血压进行分级的常用的较为客观传统的标准方法和主要依据。

动态血压由自动的血压测量仪器完成,24小时内测量次数较多,无测量者误差,可避免白大衣效应,并可测量夜间睡眠期间的血压。因此,动态血压既可更客观地测量血压,还可评估血压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与诊室相比,动态血压监测能获得更全面的血压信息,并具有识别特殊类型高血压(如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的优势从而减少漏诊、误诊。

、睡眠呼吸监测服务

睡眠呼吸监测服务采用睡眠呼吸初筛仪对血氧饱和度、脉率、鼻气流进行实时监测。仪器采用大容量TF卡且具有多种病例储存功能,并采用USB读卡方式,可将病例信息快速上传至电脑,强大的上位机分析软件可以协助医生对病例进行分析,病人也可以通过网络请专家对病情进行诊断,医院、社区、个人等多方面需要,为病人及医生诊断带来方便。

睡眠呼吸监测服务适用人群: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吸氧人士等。

4、高血压糖尿病监测服务

采用物联网血压计、血糖仪,监测病患的血压、血糖的日常检测指标,为全科医生对慢性病的筛查、监测、干预提供大数据支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zl/21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