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5招把糖化血红蛋白降下来,远离糖尿病
2019-7-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由于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大幅度下降。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认为:
大多数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是<7.0%;
如果患者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在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前提下,血糖控制目标应更为严格,建议糖化血红蛋白<6.5%;
如果患者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血糖控制目标则相对宽松,建议糖化血红蛋白<8.0%。
如果你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达标,应该怎么办呢?本文就教您5个方法。
1思想方面一定要重视要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首先要知晓糖化血红蛋白治疗达标的意义,把其正常值作为自己良好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
并且认识到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佳,将给身体带来的各种危害。只有这样,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主动配合治疗,寻求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日常行为方面做出有利于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消除升高“糖化”的不利因素,努力降低“糖化”水平。
2饮食方面要注意由于“糖化”反映的是平均血糖水平,既包括空腹血糖,也包括餐后血糖,更包括除空腹和餐后以外的任意一点的血糖水平。
所以,饮食方面要注意,除了降低空腹血糖,还要降低餐后血糖。因为一日三餐,患者的血糖多数处于餐后情况。
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主要是了解碳水化合物升高血糖的幅度和能力,那就要注意每一餐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合理,防止摄入碳水化合物数量过多或热量过高而明显增高餐后血糖。
还应注意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如烹调用油、肥肉、奶油和坚果等。因为脂肪是产生热量最高的物质。
但是,由于脂肪吸收慢,升血糖慢,所以,吃了以后不会马上显现出来,餐后2小时血糖可能并不会明显升高。其实,其后劲更大,可能表现为餐后3小时、4小时,甚至更长一些时间血糖更高。
例如,晚餐吃了较多的五花肉,晚餐后2小时血糖可能并不高,但是次日早晨的空腹血糖会有所升高,这就是脂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