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鱼类厌食或食欲不振的原因吗

2021-12-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在鱼类养殖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鱼类摄食不佳,吃料下降,甚至整个塘口完全不摄食的情况,鱼厌食、不吃料的原因很多,这个时候就需要找到原因,对症处理,才能事半功倍。概括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缺氧因素

1、水体溶氧过低:溶解氧是决定鱼能否生活在水里的必要条件,水中溶解氧的减少或者增多直接影响鱼的摄食和生长。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草鱼在溶氧3mg/L比6mg/L时,饵料系数增加1.34倍,摄食量下降35.9%,饲料消化率下降61.2%,生长率下降64.4%。水体的溶氧量5mg/L时,才能保证鱼类的摄食正常;因此,养殖在喂料的时候,水体的溶氧要大于5mg/L。

缺氧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造成:

(1)水体中浮游动物呼吸耗氧:如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的数量过多,一方面它们自身要消耗水体的溶氧,同时吃掉水中大多数的藻类。造成水体溶解氧的匮乏,水体如果在短时间内补充不了溶氧,鱼就会出现浮头,甚至死亡。

(2)藻相不平衡、浮游植物偏少:养殖池塘中的藻相一般以绿藻、裸甲藻为主,少量的隐藻、裸藻,这种水体鱼吃食均较好。而单一藻类过多的池塘一般鱼会吃食不好,特别是养殖的中、后期,池塘过于肥沃而造成裸藻的大量发生,这种水体鱼通常吃食不好,而且水体环境不稳定。

水体中的溶氧主要来自于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中浮游植物的数量本身较少时造成水体的溶解氧的来源不足,水体溶氧低影响鱼类的摄食。

另外,连续阴雨天、闷热天、气压低、水浑等因素均可使水中溶氧降低。

2、鱼体摄入体内的溶氧少:养殖池塘中的氨氮、亚硝酸盐超标也会引起鱼厌食,甚至中毒。一般晴天下午水体的pH值明显比上午高。当pH值与氨氮同时偏高时,就会引起氨中毒。因此鱼在中午、下午吃食不好的原因就可想而知了。此外,氧气进入血液以后要与血红蛋白结合,亚硝酸盐超标会使鱼体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这就是为什么水体溶氧十分充足而鱼却不进食甚至死亡的原因。

2病害因素

当鱼患有寄生虫病、肠炎病、细菌性烂鳃以及肝胆病等疾病时,由于鱼的机体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使鱼体不能正常分泌相应的酶,影响鱼类的消化、吸收,利用,造成鱼类的厌食,情况严重时甚至是不开口摄食。

病害导致的摄食异常,大多数时候病鱼的体表或者鳃,内脏有明显的症状,可以通过对濒死的病鱼进行诊断,确定病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3中毒因素

中毒直接会影响鱼类的摄食,严重的中毒还会危及鱼类的生命。中毒主要包括藻类中毒、农药中毒、重金属中毒、化学物质中毒、食物中毒及药物中毒等。

1、藻类中毒

一些不易消化的藻类如裸藻、蓝藻等,这些藻类被摄食后不能及时被消化,会刺激鱼的肠道,使肠道发红,引起肠炎,甚至中毒。一些有毒藻类如微囊藻和三毛金藻,这些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产生有毒物质,轻者影响鱼类摄食,重者毒死鱼类。

有害藻类过多首先可以使用百汇多元有机酸进行解毒抗应激处理并注入新水,之后再进行有害藻的处理并调节藻相。

2、农药中毒

药中毒有机磷杀虫药如敌百虫、敌敌畏等,此类毒物在一定范围类对鱼的皮肤有明显的毒性,中毒途径主要通过鱼的呼吸、皮肤接触、吞食受污染的饲料等;出现农药中毒,首先应该大量换水以稀释有毒物浓度,最好能找出污染物,对症用解毒药品。

3、重金属中毒

重金属对水产动物的毒性一般以汞最大,银、铜、镉、铅次之。主要致害机制是:重金属离子与鱼鳃所分泌的黏液结合成为蛋白的复合物,覆盖在整个鳃部并填塞鳃丝间隙,阻碍鳃组织与水的接触面,使其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发生窒息而死。此外,重金属一旦进入鱼体会在体内累积,与鱼体主要酶的催化活性部位中硫氢基结合成难溶的硫酸盐,抑制酶活,妨碍机体的代谢。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是化工厂的污水排到养殖池塘,因此养殖的池塘要远离工业区。

4、化学物质的中毒

主要包括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石油污染、酚中毒等。养殖池塘中的氨氮、亚硝酸超标也会引起鱼厌食,甚至中毒。许多渔民都知道晴天下午水体的pH值明显比上午要高。当pH值与氨氮同时偏高时,就会引起氨中毒。因此鱼在中午、下午吃食不好的原因就可想而知了。氨氮偏高的池塘有条件可以大量换水,然后用降解型底改产品如超能底爽进行改底,解毒调水,可以有效控制氨氮的影响。

5、食物中毒

现大多数鱼类养殖主要依靠配合饲料的投喂。如果鱼类吃了腐败变质的饲料,也会引起中毒,出现厌食或者死亡。

6、药物中毒

过量使用杀虫药如硫酸铜、敌百虫等以及长时间高剂量在饲料里投喂药品造成鱼体肝脏发生中毒,都会引起鱼类厌食。因此,正确用药是关键。

4饵料因素

1、饲料过硬或溶水时间过长:饲料硬度大可直接影响鱼类的肠道消化吸收及适口性,诱发消化不良及肠炎,久之会引起厌食;早春时饲料硬度过大容易造成早春饲料驯化效果差饲料下沉过快,鱼类不易上浮吃料,造成吃料积极性不佳。

2、饲料变质:现大多数鱼类养殖主要依靠配合饲料的投喂。有的养殖户的饲料仓储环境不良,或者饲料存放的时间过长,如果鱼类吃了腐败变质的饲料,也会引起中毒,出现厌食或者死亡。

3、饲料本身诱食性差:饲料原料新鲜度不佳及一些异味较重的原材料添加比例过大会降低饲料的诱食效果,鱼类的摄食率肯定不好,必然会引起厌食。

4、饲料粒径:饲料粒径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鱼类的摄食,要根据鱼体不同规格来选择适应的饲料粒径。

5、换料:养殖过程中突然换料使养殖的动物在味觉上产生短时间不适应,也会造成鱼吃食减少或者厌食,因此养殖户在中途换料时,要先将两种饲料按一定比例拌在一起投喂一段时间,慢慢调整比例,直到彻底换成新品种的饲料。

6、放养的鱼种有没有经过驯化或者刚下池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这种情况就会出现摄食不佳的情况,多出现于放鱼初期,应对鱼进行常规驯化,不经过驯化就大量投喂饲料会造成浪费。

5气温因素

1、水温太低

鱼类是变温动物,摄食必须达到一定的水温。如早春时,水温很低,鱼类摄食就不会很旺盛。因此早春时池塘水深不宜太深,苗种塘保持水位在0.8-1.5米,有利于水温上升,使苗种尽快摄食。

2、天气突变

如气温突降造成水温突变、连续阴雨天气、闷热天气以及台风登陆等造成养殖的水质变化,使鱼类产生应激,也会短时间出现厌食。

6繁殖季节

鱼类在繁殖季节会发生减少摄食或者停止摄食的情况,所以商品鱼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在鲤、鲫鱼养殖过程中,繁殖季节应停止向渔塘冲水以免刺激产卵,减少开启或停开增氧机以适当降低水中溶解氧在每升2-3毫克,在适度低溶氧的情况下,会自繁的鲤、鲫鱼大多是不会自行产卵的,这是有效防止因繁殖影响生长的方法。

一般来说,如果饲养的鱼出现了厌食的现象,主要还是上面的几大原因造成的,所以发现鱼厌食的时候还是需要找到原因进行对症治疗哈,以免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w/20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