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化验单的简介

2021-11-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医生为了方便、快捷地了解患儿身体情况,常常需要抽取患儿部分血液进行检测。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血常规检查,是一种针对血液检查的最为常用的方法。血常规检查即采集静脉血或末梢毛细血管血来帮助诊断病情。血常规检查检验速度非常快,不少疾病的前期症状都可以通过这项检查及时察觉。

下面就分别介绍血常规中一些主要的指标以及其临床意义。

1、白细胞(WBC)

成人(4.0~10.0)*/升。儿童随年龄大小而不同,新生儿(15.0~20.0)*/升;0.5~2岁(11.0~12.0)*/升;4~14岁8.0*/升左右。

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性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2、嗜酸性粒细胞(E)

0.~0.(0.5%~5%),直接计数(50~)*/升。

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湿疹,以及牛皮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减小,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嗜碱性粒细胞(B)

0~0.01(0%~1%)。

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铅或锌中毒等。

4、淋巴细胞(L)

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0.56(30%~56%)。

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性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减少,见于放疗反应、霍奇金病、免疫缺陷病等。

5、单核细胞(M)

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增高,常见于感染、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胶原性疾病等。

6、红细胞(RBC)

成年男性(4.0~5.5)*/升,成年女性(3.5~5.0)*/升,儿童(4.0~5.3)*/升,婴儿(3.0~4.5)*/升,新生儿(6.0~7.0)*/升。

增多,可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两种,前者可见于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后者可见于炎性红细胞增多症。减少,可见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或慢性失血等。

7、血红蛋白(Hb)

成年男性~克/升(g/L),成年女性~克/升,儿童~克/升,婴儿~克/升,新生儿~克/升。

与红细胞(RBC)类似。

8、红细胞比容(压积)(HCT)

男性0.4~0.5(40%~50%),女性0.37~0.48(37%~48%),新生儿0.49~0.60(49%~60%)。

与红细胞(RBC)类似。

9、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80~95飞升(fl)。

增多,见于大细胞性贫血。降低,见于小细胞性贫血。

1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27~32皮克(pg)。

升高,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降低,常见于小细胞性贫血。

1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0.32~0.36(32%~36%)。

升高、降低,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12、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0.~0.(10.9%~15.7%)。

增大,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营养缺乏性贫血。减少,一般没有意义。

13、网织红细胞(RC)

成人,绝对数(24~84)*/升,百分数0.~0.(0.5%~1.5%);新生儿,绝对数(~)*/升,百分数0.02~0.06(2%~6%)。

增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大出血等。减少,常见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14、血沉(ESR)

男性0~15毫米/小时(mm/h),女性0~20毫米/小时。

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高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贫血等。减慢,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伤、脱水等。

15、血小板(PLT)

(~))*/升。

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脾切除术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白血病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cs/20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