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丨经典病例24颅内泡状棘球蚴

2017-7-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45岁

主诉:间断头痛1年,加重一周。

现病史:一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间断胀痛,偶有头晕、恶心、呕吐,未经系统治疗。一周前上述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就诊。该患者发病以来,无肢体肌力减退,无四肢麻木,无进行性消瘦。饮食、二便正常,睡眠尚可。

既往史:一年前发现”肝包虫”,未进行治疗。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88×/L,中心粒细胞百分比56.3%,红细胞:4.80×/L,血红蛋白:g/L;血生化:谷丙转氨酶:16U/L,谷草转氨酶:24U/L,尿素氮:2.16mmol/L,肌酐:68umol/L,葡萄糖:3.92mmol/L,钾:4.26mmol/L,,钠:mmol/L,氯:.4mmol/L,全程C反应蛋白:2.mg/dL。

超声:检查设备为GElightspeed64VCT,电压:kV,电流:胸部mA,腹部mA,层厚:5mm,层距:5mm。矩阵:×。

CT/MRI扫描:Siemensskyra3.0T,扫描参数:层厚为5mm,层距为5mm,重建距阵为×,患者前臂浅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50ml,注射流率为3ml/s。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C

头颅MR可见右侧额叶团状异常信号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并其内见多发小泡状稍高信号,周边环形片状T1WI低、T2WI高信号水肿影,DWI病灶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病灶边界尚清晰,考虑右侧额叶占位性病变,波谱表现为NAA/Cr下降,并Cho峰略降低。

征象问题2:该病例在头颅MR检查基础上,再行下列哪项检查和技术更能提供定性诊断信息(单选)

----------------------------------

A.胸部CT检查

B.腹部CT检查

C.胸部MRI平扫

D.胸部CT增强加后处理重建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B

脑泡型包虫病几乎都原发于肝脏,病变中晚期常随血流或淋巴道转移到全身任何部位,约40%~80%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合并肝外转移,并此时患者多以肝外脏器转移部位或系统不适为首发症状就诊。

印象诊断问题3: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CT、MR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

A.脑脓肿

B.囊变的胶质瘤

C.泡型包虫病脑转移

D.颅内结核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三解读

答案:C

手术所见:术中发现脑压高,脑实质向术区膨隆,切开皮层,见约1cm的肿物,质地硬,肿块表面不规整呈多发的蚕豆样突起,无包膜,逐步分离肿物,分块切除肿物。

病理所见:成簇分布的微小囊泡,囊壁为厚度较均匀的淡红色粉皮,周围大量嗜酸性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伴有肉芽肿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图12、13)。

病理诊断:(颅内)泡状棘球蚴病

成簇分布的微小囊泡,囊壁为厚度较均匀的淡红色粉皮,周围大量嗜酸性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伴有肉芽肿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

三、诊断分析思路

1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头颅MR可见右侧额叶团状异常信号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并其内见多发小泡状稍高信号,周边环形片状T1WI低、T2WI高信号水肿影,DWI病灶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病灶边界尚清晰,考虑右侧额叶占位性病变,波谱表现为NAA/Cr下降,并Cho峰略降低。补充腹部CT检查提示肝包虫;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上叶厚壁空洞,伴周边钙化,以上病变可能为同源性病变,应该采取“一元论”诊断思维进行分析更为合理。

2本病例的读片思路

(1)发现病变与认证:

本例头颅MR扫描发现右额叶占位性病变,病灶位置较表浅,周围水肿明显,观察其信号特点T2WI呈低信号,内见多发小泡状稍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询问病史发现患者来自包虫病疫区(青海省玉树藏区),并1年前有“包虫”病史,因此补充腹部及胸部CT检查,腹部CT检查表现为肝内密度不均、形态不规则的肿块,伴有大片状斑点样及结节样钙化,考虑肝包虫。胸部CT表现为右上肺较大厚壁不规则空洞,伴周边斑点状钙化,病变边界尚清楚。

(2)定位诊断:

病灶位于右额叶,占位效应明显,伴片状水肿。

(3)定性诊断:

本病例特点为45岁藏族女性患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入院,余无其他不适,既往患者1年前有包虫病史。我院腹部CT扫描发现肝脏病变,考虑包虫,同时胸部CT检查提示右上肺不规则空洞样病变,包虫可能。本例单纯依据头颅MR表现,定性诊断存在较大难度,通过结合患者临床病史及腹部CT检查,诊断亦不难。单从患者颅内病灶MR表现来说易考虑为肿瘤性病变,如胶质瘤,转移瘤等,但结合患者病史及胸腹部CT检查,本病例术前正确诊断的可能性与概率是很大的。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本病例的特点为藏族女性患者,来自牧区,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入院。头颅MRI检查发现颅内病灶占位效应明显,伴片状水肿,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其内见多发小囊泡状稍高信号,DWI病灶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和间隔呈明显强化,波谱表现为NAA/Cr下降,并Cho峰略降低。结合患者临床病史较为重要,腹部CT检查对肝包虫诊断准确率较高,发现肝包虫病灶后,脑内病灶定性诊断亦不难,右上肺病灶“一元化”思维考虑,亦为泡型包虫肺转移灶。

2鉴别诊断

(1)脑转移瘤:

转移瘤多分布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皮层下,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均匀强化,坏死液化区不强化(如图14~17),且无多发小囊泡样改变,结合临床病史可鉴别。黑色素瘤脑转移T2WI虽为低信号,但瘤内常有出血,T1WI呈高信号,很少有钙化是其特征。

(2)胶质瘤:

脑胶质瘤多为单发,T2WI呈高信号,部分病灶内出血,信号混杂,增强扫描多呈花环状强化。(如图:15~21)

(3)颅脑结核:

多累及脑底部脑膜和蛛网膜下腔,形成交通性脑积水,脑内结核灶则多呈环状强化,形态不规则(如图:22~24)

(4)脑脓肿:

脓腔DWI呈明显高信号。脑脓肿壁的T1WI高信号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增强后囊壁呈“戒指征”。(如图:24~27)

病例提供:医院张永海教授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

西安医院张明教授

脑实质内囊性病变,囊液呈脑脊液信号,囊壁菲薄,周围无明显水肿,首先考虑良性病变,可考虑的疾病有:

1、非肿瘤性病变:脑包虫病,大囊型脑囊虫病,脑实质神经上皮囊肿,脑穿通畸形囊肿;

2、肿瘤性病变:转移瘤。

脑实质神经上皮囊肿罕见,大多位于海马上方,增强扫描囊壁不强化。脑穿通畸形囊肿大多有明确病史,出现在新生儿或儿童者多与胚胎期脑内出血、梗死或感染有关,发生于成人者多见于外伤、出血、感染、梗死或手术后,囊腔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其影像学特点为囊肿往往与脑室交通,较好鉴别。大囊型脑囊虫病少见,常合并小囊型囊虫病灶,易于鉴别。病变周围水肿不明显,且无原发肿瘤病史,暂不考虑转移瘤。

单发的脑包虫囊肿常为原发性脑包虫病,常见于顶叶及额叶,为脑实质内巨大囊肿,占位明显,CT扫描常可见囊壁蛋壳样钙化。MR扫描囊液类似于脑脊液,增强扫描囊壁一般不强化。有时大囊内可见多个小囊,此为脑包虫病的特征表现。

参考文献

1徐辉,唐桂波.肝泡状棘球蚴病脑播散的MRI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30:

2OkurA.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and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indingsoftheintracerebralalveolarechinococcosis[J].JCraniofacSg,,25(4):-

3张锦煊,任月玲,王磊,等.脑泡状棘球蚴病CT和MRI表现及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44:

4王俭,依巴努?阿不都热合曼,姜春晖,等.脑泡型包虫病MR质子波谱特征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48(2):89-92

5OkurA.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and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indingsoftheintracerebralalveolarechinococcosis[J].JCraniofacSurg,,25(4):-

快扫码







































哈尔滨白癜风医院
白癫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by/14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