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颜色发黑,是血液太粘稠了当心这3种
2020-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所有人从小到大都不止一次的抽过血,可你注意过血液的颜色吗?不少人一看到抽出的血是暗红色,立刻就担心起来:是不是“毒素”太多?或者血液太粘稠?出血特别少,是不是贫血?
血液颜色深,是疾病吗?
血液颜色由什么决定?
1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浆是透明的淡黄色,血细胞则包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的红细胞决定了血液的颜色。血液颜色深是疾病吗?
2
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而血红蛋白由球蛋白和血红素组成,当血红素携带氧气时,呈鲜红色,一般为动脉血;当血红素携带二氧化碳时,呈暗红色,一般为静脉血。
一般抽血检查或献血时,抽取的都是静脉血,所以颜色偏深很正常,如果颜色偏淡反而需要进一步检查。流得慢是血液粘稠吗?
3
不可忽视的是,某些可致病因素确实容易造成血液粘稠,使血流异常缓慢,比如肥胖、脱水、高血脂、高血糖、高粘稠血症等,需要专门排查。抽不出血是贫血吗?
4
排除人为因素和血稠之外,仍然抽血困难的,可能是受到严重贫血、营养不良或血小板增多症等影响,应进一步确诊。3种“致病”血,要当心!
奶油色血:高脂
1
脂肪进入人体,经过消化吸收后,转化为乳糜微粒进入血液。假如长期摄入过量脂肪,使乳糜微粒密度超标,血清会呈现出黏稠、浑浊的乳白色,称为乳糜血。乳糜血往往是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重度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伴随症状,说明病情已经十分危急,甚至可能致命。每日使用食用油25~30g,烹饪食物多用蒸、煮等方式,少油炸、少烧烤,少吃红肉,多补充新鲜蔬果。粘稠度高的血:高糖
2
血液中游离糖分越多的血液普遍粘稠度更高。如果长期摄糖过量,最终发展为糖尿病;如果糖尿病患者不能稳定控糖,容易引发急性酮症酸中毒,可能造成多器官衰竭。
健康人群每日摄糖量尽量低于25g,并根据血糖水平变化来调整饮食,一定要仔细分辨食物含糖量,控制摄入量,并遵医嘱服用降糖药。
棕色血:高亚硝酸盐
3
过量的亚硝酸盐可以让血液变成棕黑色。亚硝酸盐多存在于腌制或变质的蔬菜、肉类等食物中,以及长时间放置的剩菜、火锅汤底等,摄入0.2~0.5克就可能中毒,摄入3克则有可能致死。长时间久沸后的火锅汤底要尽量少喝,剩菜、剩汤放置不应超过24小时,再吃时需完全加热。腌制食品尽量不吃或少吃,至少腌制15天以上再食用。
2大血虚证,要会补!
中医认为,血液亏少而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称为血虚证,是导致人们体弱多病的重要因素。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血虚情况,需要对症来滋补。气虚血瘀
1
中医认为,“气”是推动血液循环的重要动力,一旦血管淤堵、呼吸不畅或血压不稳等,血液就可在某处发生堵塞,久瘀成疾。
色斑增多、舌下静脉曲张、唇舌暗红、胸闷憋气、失眠焦虑、皮肤干燥脱皮、水肿等。
脾虚贫血
2
多与久不运动、营养失衡、消化不良等有关,其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胃酸可以促进铁的吸收,所以脾胃虚弱者更容易贫血。面无血色、舌苔淡白、手脚冰凉、畏寒、乏力、懒言少动、精神差、食欲不振、头晕、健忘、视力下降等。
平安中医馆出诊专家
朱海龙
平安中医馆特聘专家
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先后师从普利禅寺百岁老人妙忠禅师、天津中医院脾胃科首席专家邢凤池教授学习禅门医学、传统中医学、针灸及养生学。
擅长经络养生、运动养生、体质养生三位一体健康管理,主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静脉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结肠炎、抑郁症、失眠、更年期综合症、子宫腺肌症等。
出诊时间:周二、周五全天、周一、三、四下午15:00—22:00
王明申
河北名老中医
平安中医馆特聘专家
河北省中医药肿瘤学会第三届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第一届风湿骨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计划中药治疗耐药肺痨研究者,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治疗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
一、外科方面:治疗各种疮疡病
二、内科方面: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心律失常、偏瘫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疡等。
三、妇科、男科疾病: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盆腔积液,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
出诊时间:每周周一、周三、周五上午(平安健康家园三楼中医馆)
郑希臣:医师
国医大师周信有嫡传弟子
平安中医馆特聘专家
河北邯郸人,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中医专业。先师从当地名医张兴锐学习中医内科。后又拜邯郸市十大名中医张志英为师,治疗中医妇科。年有幸拜国医大师周信有为师,研究肝病及消化系统疾病。临证10余年。对中医经典手不释卷、潜心研习、博采众长、勤于临证,治疗内科及外感疾病。
出诊时间: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