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肾病,警惕2个表现及
2022-5-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上海35岁及以上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7.57%,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人群中约5个人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在糖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多种细胞因子以及遗传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肾脏受损,进而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调查显示,上海市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肾病患病率为63.9%,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尿蛋白排泄异常,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多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速度是其他肾病的14倍,糖尿病肾病最大危害是肾功能减退,导致尿毒症,从而需要进行透析、肾脏移植等治疗。
除了糖尿病肾病本身的危害,与其他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和全因死亡率都明显升高。
注:
心血管事件:指发生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及恶性心律失常等疾病。
全因死亡率:全因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糖尿病肾病共分五期,其中Ⅰ-Ⅲ期均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Ⅳ期为临床肾病期,可以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等症状。Ⅴ期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早期表现较为隐匿,容易漏诊,但如果留意以下2点,可以早点发现它。
●?尿中微量白蛋白增加。普通的尿常规检查有时会出现漏诊情况,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24小时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尿白蛋白肌酐比等项目,一旦出现异常,尽早进行干预。
●?腰酸、脚肿、泡沫尿。如果出现晨起眼睑、腿脚肿胀,腰部酸痛,尿中泡沫增加,一定要警惕肾脏病的出现,及早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糖尿病肾病Ⅰ-Ⅳ期是可逆转和部分逆转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进行积极干预,是可以阻止和延缓病情进展的,因此定期筛查、早期干预、尽早治疗是关键,做好五项措施,防治糖尿病肾病。
●?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控制血糖、血压。糖尿病肾病早期如通过积极治疗,可以逆转病程,恢复到正常蛋白尿水平。研究显示,强化血糖控制可延缓70%的糖尿病肾病恶化。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4.4-6.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将血压控制在/80mmHg以下。
●?合理饮食。控制热量和食盐的摄入。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以蛋、奶、肉、鱼、大豆等优质蛋白质为主,糖尿病患者低蛋白饮食标准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6-0.8g。同时,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适当多吃水果、蔬菜、低脂乳品等。
●?适度运动。糖尿病肾病患者运动应该从低强度、低运动量开始,以中、低强度运动为主,避免憋气动作或高强度运动,以防止血压过度升高。推荐散步、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运动。
●?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应该每3-6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天早晚监测血压一次,每年复查24小时尿白蛋白、肾功能、眼底、血脂等指标,出现异常尽早干预。
参考文献:
[1]鹿斌,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慢性并发症调查,《复旦大学》,.
本平台科普内容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项目资助。
供稿:黎衍云汪晶
编辑:董晨
审稿:施燕冯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