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检,这个血糖管理的长期指标要重视了
2020-11-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年4月8日凌晨零时,武汉市正式解除对离汉离鄂通道的管控措施,76天,多个小时的等待,长夜终去,云开月明,熟悉的巷口又飘起期盼已久的“热干面”香。3月底-4月初,医院全面开诊,各专业科室有序诊疗,面对春节美食诱惑的同时还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少出门的糖友们,可以去监测一下自己的糖尿病相关指标了。与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较低,加之长期居家隔离,很多患者的运动量减少,疾病治疗、管理和生活作息的规律被打乱,不加注意便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尽管目前复工返岗已逐渐成为趋势,但疫情仍有反复的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在疫情即将结束的过渡期间,更需要注重管理自己的血糖状况。
糖尿病人群在流行疫情期间的感染风险偏高,在以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有迹可循
回顾以往几次重大流行疫情:年SARS疫情,统计数据显示糖尿病人群的死亡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3倍;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糖尿病人群因感染甲型H1N1而出现病情危重的几率是正常人的6倍。年新冠疫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1月29日发表的一篇文章[1]中显示,4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占约20%(8例);中国疾控制中心于2月17日在《中国流行病学杂志》发布的数据[2]也指出,糖尿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是单纯新冠患者的8倍。由此可见,每当疫情发生时糖尿病人群的风险较高,且病毒性感染可能与糖尿病相互影响,这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重症感染和死亡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在疫情期间更需要加强病情的管理,以及完善监控的手段。疫情期间糖尿病病情管理
值得一看的权威指南及建议
为帮助糖友们平稳渡过疫情期,理性科学控糖防疫,中国疾控中心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出糖尿病患者的临时指南[3]。该指南在加强疾病控制和自我管理方面建议对血糖的控制争取达到:糖化血红蛋白7.0%,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除了定期监测血糖保持指标平稳外,该指南还提到一些如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保持心情愉悦的具体建议。
另一方面,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发布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管理建议》[4]中,提到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在入院时,应优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结合病史以便全面地评估病情。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一个报告长期血糖管理情况的稳定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长期处于高浓度血糖环境时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不可逆产物,其生成量与血糖浓度、高血糖持续时间和血红细胞寿命有关。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反映了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并且相对血糖而言不受短期生理波动(如压力,疾病相关)影响。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新版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推荐使用HbA1c诊断、监测糖尿病,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临床上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范围为4%-6%,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查一次[5]。自1月23日武汉封城起计算,国内的疫情防控已经持续了近3个月,对于担忧疫情期间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便及时调节自己的血糖管理和治疗方案。担心是应激性高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也可来帮忙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2月9日在其直播节目《疫情当下,糖尿病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