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因素
2016-11-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血糖测定只能反映当时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是经过缓慢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而成,不随进食和血糖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反映出患者在抽血化验前三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那什么因素影响血糖呢?来看看哈佛医学院教授的研究:四种行为可影响糖化血红蛋白:
1、每天遵循固定的饮食计划。
努力做到每餐摄入相同数量的碳水化合物(差值在10克以内,比如每天午饭在40~50克)。这有利于使胰岛素水平和摄入的食物量相适应,也有助于控制血糖。
2、根据摄入食物的不同调整胰岛素的使用。
了解每顿正餐或零食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应该使用多少胰岛素,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比平时多或少时,有利于对胰岛素的使用做出相应调整。
3、通过减少饭量或采用少量的胰岛素应对高血糖。
这被称为胰岛素纠正因子,对一个人而言,一个单位的胰岛素能降低约50个百分点的血糖,但每个人的纠正因子可能不同。
4、吃夜宵要固定。
如果习惯吃夜宵,也要保持定量,这样会使整晚的血糖保持相对的稳定,并能将糖化血红蛋白保持在较低水平。人们睡觉的8小时占一天时间的1/3,如果晚上血糖较高就会使血糖平均值升高。
在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中,两种生活习惯都与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有关:1、低血糖(血糖低于70mg/dL)治疗过度。
不停地吃东西直到感觉好转,就可能导致高糖化血红蛋白。因此,确保对低血糖的适当治疗,预防治疗后血糖高低震荡。
2、多吃宵夜与高糖化血红蛋白有关。
因此睡前吃宵夜一定要定量以保持血糖的稳定,原因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平常时候多一份了解,关键时刻少一分危险!合肥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