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指标-血糖还是糖化血红
2016-1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指标-血糖还是糖化血红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在国际各大糖尿病联盟和组织以及我国制定的糖尿病管理指南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决定糖尿病治疗方案的最重要参考指标。
然而,在中国,部分临床医生和患者对该指标的认识都不够,对糖尿病的诊断和跟踪仅仅依靠血糖监测。也有些医生会反映,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实际临床诊断中,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让他们无所适从。
那么,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指标到底是血糖还是糖化血红蛋白呢?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在CDS年会上分享了《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指标--血糖还是糖化血红蛋白》的议题,告诉医生们该如何正确选择糖尿病诊断筛查指标,帮他们解决抉择难题。
纪立农教授指出,基于群体研究中血糖和基于糖化血红蛋白的糖尿病诊断方法各自有优缺点和适用的人群特异性,建立在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的糖尿病自然病程研究才是实现精准诊断糖尿病的必经之路。
流行病学研究的启示——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差异
-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WHO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开展筛查,估计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中糖尿病的为9.7%,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5%;年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年ADA(美国糖尿病协会)基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诊断标准开展筛查,发现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50.1%,分别比-年的调查结果增加了1.9%和34.6%。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加
(1)随机血糖≥11.1(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或
(2)空腹血糖(FPG)≥7.0(至少8小时未进食),或(3)葡萄糖2小时候血糖≥11.1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检查明确诊断
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A1c≥6.5%,或
(2)空腹血糖FPG≥7.0mmol/L(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或(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mmol/L,或(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社区的高危人群中,采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为诊断指标,糖尿病的患病率为6.5%,而采用糖耐量试验OGTT为诊断指标的,患病率为11.1%;在医院的高危人群中,采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为诊断指标,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9.1%,而采用糖耐量试验OGTT为诊断指标的,患病率为46.2%。采用两种指标诊断和筛查糖尿病的结果差异很大。
基于血糖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优点和缺陷
纪立农教授指出,糖耐量试验OGTT的优点是诊断的“金标准”,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息息相关;缺点在于检测需空腹,耗费时间多,生物变异性大,缺乏重复性,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缺乏一致性。另外遗传学研究发现,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基因与空腹血糖增高相关的基因既有少部分重叠,并不完全吻合,提示符合目前血糖诊断标准的部分糖尿病患者可能被“误判”为糖尿病。
基于糖化血红蛋白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优点和缺陷
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的优点有不需要空腹,节省时间,日间变异性低,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相关(流行病学、RCT研究)。但有些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的因素及临床使用中的具体问题还是会给使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检验,某些血红蛋白病(如镰状细胞病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红细胞更新加快(如溶血性贫血和球形细胞增多症)或慢性肾脏病4或5期(尤其是正在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中可能出现假性低值。
年国际专家委员会就研究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并提出将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糖尿病诊断的切点。年ADA和年WHO也制定了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相应的标准。
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基本都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首要指标,WHO也建议,在条件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但ADA和WHO均建议,只能选择糖化血红蛋白或血糖其中一种来诊断,不能同时检测两者得出不同的诊断结论。
总结
当前基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糖尿病诊断切点实在群体研究中分别根据血糖或HbA1c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获得的,缺乏个体精准性。符合血糖和HbA1c诊断切点的糖尿病患者仅有部分重叠,部分患者进单独满足血糖或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缺铁性贫血或缺铁状态是导致HbA1c与血糖分离的重要原因,在缺铁人群中HbA1c可能不适合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工具。另一方面,符合血糖或HbA1c诊断切点的部分个体仅呈轻度非进展性血糖增高,这些个体并发症发生风险非常低,在目前的糖尿病诊断体系下被“误诊”为糖尿病。
所以,纪立农教授认为,基于群体研究中血糖和基于糖化血红蛋白的糖尿病诊断方法各自有优缺点和适用的人群特异性。建立在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的糖尿病自然病程研究才是实现精准诊断糖尿病的必经之路。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