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升高,皮肤会先知道8类皮肤变化,暗示
2021-5-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行政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588.html我们都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其实糖尿病的第一个信号是出现在皮肤上,你注意到了么?
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如果血糖控制不稳定,会导致皮肤病变的恶化,而反过来,如果出现皮肤损伤不及时治疗,也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因此,无缘由性的皮肤病变在临床上也被作为糖尿病的判断标准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出现了皮肤病变,往往表示血糖控制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检测血糖;而对于无缘由出现了皮肤病变的人来说,也应该警惕是否是血糖过高、或是患上了糖尿病。
当血糖失控时,皮肤会发生哪些类型的病变?
1、皮肤瘙痒
主要是长期血糖超标刺激神经末梢所致,由于早期糖尿病患者皮肤是细菌和真菌滋生之地,患者还会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女性患者主要是阴部瘙痒,挠抓伤了皮肤组织以后还会发生其他感染。
2、毛囊炎
早期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已经比正常人高,皮肤组织的含糖量也高,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发生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毛囊炎。皮肤上会出现痱子样的炎症。这些痱子样的小疙瘩里面有脓液,触摸时会痛,把脓液排出后会愈合,但会反复发作,此起彼伏。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起毛囊周围炎,又叫做疖。
3、胫前色素斑
该症状一般在年纪较大的糖尿病患者身上较为常见,表现为下肢出现多处色素沉积导致的暗红色色斑、丘疹等,后期皮肤表面会有鳞状皮屑,但一般会自己慢慢愈合,而后又反复发作。
4、出汗多
由于糖代谢障碍,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异常,糖尿病患者皮肤潮湿多汗,动不动就汗流浃背。这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前兆,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患者应给予足够重视。
5、感觉异常
四肢的皮肤时有麻木灼热感,也有人四肢疼痛,穿衣服和盖被子的时候疼的更厉害。长期高血糖可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但有些患者出现感觉异常后仍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
6、皮肤疱疹
糖尿病人身体抵抗力弱,皮肤容易感染。有的患者皮肤上会长水疱,里面有透明的浆液,多出现在手脚上。虽然水疱几周内就可愈合,但会反复出现。
7、皮肤伤口很难愈合
正常人的伤口有自我修复愈合的能力,当罹患了糖尿病之后,这个能力就会被削弱。这是因为,高血糖会阻止血液流通,减缓伤口愈合进度,延长伤口愈合时间,还会损伤神经组织。如果出现这个信号,别犹豫,医院就诊。
8、脱发,皮肤颜色变深。
早期糖尿病常常引起脱发,这是一种糖尿病造成的长期毛囊营养不良性脱发。它还可以引起腋窝和颈部皮肤颜色变深,这是因为已经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尽管此时的血糖并不高,但接下去就很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
另外,黄色结节、面色发红等也是糖尿病发出的皮肤“信号”,但这些在临床中不多见。专家提醒,如果发现皮肤出现以上异常,医院进行糖尿病筛查,及早治疗,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血糖高就一定是糖尿病吗?
血糖高并非确诊糖尿病的唯一依据,但你的血糖持续升高,可要当心是糖尿病的前兆!
糖尿病容易盯上五类人: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由于缺乏运动、不合理的饮食或先天性家族遗传等原因使得糖尿病这种全身性的慢性疾病越来越多的在周围人群中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如下人群需特别注意预防糖尿病,因为他们是易被糖尿病盯上人群。
1、家族人群中犯有糖尿病的人。特别是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性,因此此类人群更应该早做预防。
2、从体力劳动转变为脑力劳动的人群。这类人群很容易因减少运动使得身体的免疫力等下降,诱发糖尿病的发生。
3、肥胖者。由于肥胖者胰岛素受体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作用。为了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易出现胰岛素长期的超负荷分泌,胰岛的功能受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肥胖者容易得糖尿病。
4、女性妊娠时曾经有过血糖增高者;或分娩过巨大胎儿的女性。
5、长期用某些药物者。某些药物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诱因。这些药物包括苯妥英钠、噻嗪利尿剂、皮质类固醇激素、β-受体阻滞剂、某些避孕药等。
糖尿病患者,平日里做好这4点,血糖稳定,并发症不来扰!
第一点:控制好血糖
对于糖友来说,平时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血糖,理想的血糖控制标准: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小时<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平时要谨遵医嘱,接受正规的药物治疗,此外,还要饮食科学合理,多吃蔬菜和粗粮。如生菜、黑木耳、糙米等食物。
黑木耳含有木耳多糖,其中木耳多糖有降糖效果,动物实验表明,木耳多糖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黑木耳可炒菜或炖汤,也可作配料。
第二点:常饮降糖茶水
喝茶之所以能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因为茶能影响葡萄糖代谢,防止葡萄糖水平升高,其中的多酚类物质,更有利于血糖控制。糖友在平时也可以喝点养生茶饮,功效更佳。
婆婆丁桑叶茶
取婆婆丁、桑叶二者干制混合后,泡水喝即可。
桑叶,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将其称为“神仙叶”,临床上,常将桑叶用于治疗消渴症,也就是现代的“糖尿病”。
研究证实,桑叶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碱能抑制糖代谢过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进β细胞分析胰岛素,从而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婆婆丁,又叫蒲公英,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小植物,其中蒲公英水提取物具有降低正常及致病动物餐后血糖的作用。蒲公英多糖是蒲公英具有降血糖活性成分之一,还可以提高免疫力,清热解毒。
第三点:运动增强糖耐量
研究发现,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体内血糖的稳定,而且能够增强体质和身体免疫力,也有利于胰岛细胞恢复活力,对病情控制有帮助。
当然,糖友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选择合适自己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等。
研究显示,每周3次且连续12周的太极拳运动不仅可改善血糖水平,还能增加神经的传导速度,对控制血糖很有益处。
第四点:自己做减糖训练
糖尿病患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所摄取的食物慢慢减糖,首先,从不喝甜饮料做起,紧接着饮食坚持少油少盐,多吃粗粮,合理搭配;
采用蒸、煮、凉拌、涮、炖、卤等方式,每天摄入的胆固醇不宜多于毫克,就是一个鸡蛋黄的量;
而且对于动物性脂肪和含饱和脂肪酸高的脂肪,最好拒绝食用;
最后,保持三餐规律,少吃外卖,可以适当加餐,一天3~5顿也是可以的。
预防糖尿病离不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
国珍营养食品调理方案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