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反复腹痛呕吐25d,发热5d

2019-1-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本文作者为首都医科医院风湿免疫科张俊梅李彩凤,本文已经发表在《儿科学大查房》上。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发性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同时或先后累及心脏、肺脏、血液、神经、泌尿和消化等多个系统和器官,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该疾病人群患病率为12~39/10万人,以亚洲和美国黑人多发,约20%的SLE在20岁之前发病。SLE消化系统受累的非特异性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以消化系统表现起病的儿童SLE较为少见,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因此,对以消化道症状起病且为主要表现的患儿,如发现有输尿管扩张和尿蛋白等泌尿系改变,应高度警惕SLE可能。糖皮质激素是首选治疗,病情较重时,可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可给予足量泼尼松口服。对症处理亦非常重要。

1.病例介绍

患儿女,13岁,主因“反复腹痛、呕吐25d,发热5d”入消化内科病房。入院前25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绞痛,不显著,以脐周及上腹为主,每次持续5~10min,每日2~3次,约5min后出现呕吐,呈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30~50mL,无血丝、咖啡样物及绿色胆汁样物,每日5~6次,与饮食、体位无明显相关性,无不良饮食史,无发热、腹胀,无反酸、胃灼热、嗳气,无皮疹、出血点、瘀点,无脱发、口腔溃疡、关节症状,无咽痛、流涕等不适,大便呈糊样,黄色,无黏液、脓血,每日1~2次,腹痛、呕吐间期纳食、精神良好。

入院前22d,患儿仍有反复腹痛、呕吐,查血常规:白细胞9.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淀粉酶未见明显异常,查腹部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示,小肠肠壁水肿,腹腔、盆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腹型)、急性胃肠炎、继发性腹膜炎、多浆膜腔积液,予抑酸、抗炎、抗过敏治疗8d后患儿腹痛、呕吐症状缓解。

入院前8d,患儿再次出现全腹痛,以上腹及脐周为著,性质同前,医院予抑酸并静脉输注甲泼尼龙40mg治疗后好转。入院前5d,患儿再次出现呕吐、纳差,予胃肠减压,患儿呕吐及腹泻缓解,每日引流液~mL,呈黄绿色,无咖啡样物及血丝。入院前2d,患儿仍有发热、腹痛,性质同前,查血常规:白细胞6.75×/L,以淋巴细胞为主,C反应蛋白(CRP)8mg/L,尿常规:尿蛋白2+,胆红素1+,白细胞10~20个/超高倍显微镜(HP),血生化基本正常,查全腹立位片提示,部分肠道张力不高,部分欠规则,急腹症B超提示,胃壁广泛肿胀,降结肠、乙状结肠肠壁肿胀,回声改变与胃壁改变相似,周围软组织增厚明显,十二指肠、部分小肠及横结肠肠壁增厚,腹水深5.7cm,故以“腹痛、呕吐待查”收入院。

2.诊疗经过

入院后予禁食水及补液等对症治疗。入院后查尿常规:尿液浅黄清晰,胆红素1+,尿蛋白2+,潜血-,白细胞15~20个/HP,红细胞0~2个/HP。入院第5天,患儿仍有腹痛、腹泻、呕吐,伴反酸、胃灼热,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回报,病理性酸反流,考虑存在胃食管反流病,故加用奥美拉唑静脉输注抑酸,口服铝碳酸镁片中和胃酸及胆盐,口服吗丁啉促胃肠动力治疗。入院第7天,消化系统超声回报,腹部胃壁、小肠、结肠管壁明显肿胀,全层受累,其中胃壁最大厚度:0.7cm,十二指肠管壁最大厚度:0.7cm,末段回肠最大壁厚度:0.9cm,乙状结肠管壁最大厚度:0.6cm,印象:腹部胃壁、小肠、结肠管壁明显肿胀,全层受累;泌尿系超声示双侧肾盂充盈,双侧输尿管远端轻度扩张,膀胱三角区壁增厚。

入院第9天,患儿反酸、胃灼热明显缓解,腹痛、呕吐、腹泻较前减轻,试予少量米汤,未诉特殊不适。入院第10天,患儿再次出现呕吐,量较多,予托烷司琼止吐效果欠佳。入院第12天,再次予禁食水、补液、对症处理,24小时尿蛋白定量示mg/L(5.88mg/kg)。入院第14天检查结果示,抗核抗体(ANA),1:,SC型;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阴性;补体C3,0.41g/L,补体C4,0.19g/L;请风湿免疫科会诊,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入院第15天,转入风湿免疫科继续治疗。转入当天查血常规:白细胞1.97×/L,中性粒细胞比例53.9%,淋巴细胞比例28.2%,红细胞2.15×/L,血红蛋白61g/L,血小板×/L,CRP<8mg/L。

转科后查体:血压/85mmHg(1mmHg=0.kPa),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弱,呼吸尚平稳,面色稍苍白,面颊部可见少许红斑,散在分布。左侧颌下可触及1枚黄豆大小淋巴结,无压痛,活动可,余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略苍白,口腔黏膜光滑,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表面未见异常分泌物。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杂音。腹平坦,触软,上腹及脐周压痛明显,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5次/min。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肢端暖,双下肢无水肿,血块凝缩时间(CRT)2s。

根据患儿为学龄期女童,急性起病,病史1个月余,以呕吐和腹痛为主要表现,查体可见蝶形红斑,累及肾脏(血尿、蛋白尿)、血液系统(白细胞减低、贫血)、消化系统(胃壁和肠管肿胀)和泌尿系统(输尿管扩张和膀胱壁肿胀),抗核抗体强阳性,补体C3、补体C4明显降低,故SLE诊断成立。转科后予抑酸、止吐、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予丙种球蛋白mg·kg-1·d-1,冲击治疗5d。同时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按20~30mg·kg-1·d-1,实际予mg/d,冲击治疗5d。患儿未再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逐渐减轻。转科第3天,给予无糖米汤口服,患儿耐受可,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75×/L,中性粒细胞比例72.8%,淋巴细胞比例18.8%,血红蛋白g/L,血小板×/L。CRP<8mg/L。转科第5天,改为无渣半流食。转科第6天,停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冲击治疗,改为静脉输注足量甲泼尼龙2mg·kg-1·d-1,实际予24mg,Q12h。患儿一般情况好转,逐渐过渡饮食至正常儿童饭。转科第12天,复查消化道B超和泌尿系B超提示,胃肠道和膀胱壁肿胀较前明显好转,予环磷酰胺按~mg/m2,实际予1g冲击治疗。第14天,停用甲泼尼龙静脉输注,改为泼尼松片20mg/次,3次/d口服。第16天,病情平稳,出院。出院后每月定期返院接受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泼尼松用量逐渐减少,目前病情平稳。

3.讨论

3.1SLE概述

3.2儿童SLE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

3.3儿童SLE消化系统受累的诊断

3.4儿童SLE消化系统受累的治疗

4.小结

(以上内容略)

(《儿科学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最好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zl/16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