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相关知识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

2018-8-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乙型病毒性肝炎

      定义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

一、病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二、发病机制

乙肝的发病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尤其是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而机体的年龄特点决定机体的免疫系统成熟程度,婴幼儿免疫系统处于一个发展过程,此时清除病毒能力差,因此容易发生免疫时限而慢性化,而成人免疫系统发育完整,很容易在短期内进行免疫清除,因而表现为急性乙型肝炎,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完全免疫耐受,HBV基因突变逃避免疫清除等情况时,亦可导致慢性肝炎,而当机体处于超敏反应,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并激活补休系统时,以及在大量炎症因子参与下,可导致大片肝细胞坏死,即发生重型肝炎。

三、危险因素

1、年龄和性别:

(1)高流行区:青少年和30-40岁的成人;

(2)中流行区:仍以成人感染为主;

(3)低流行区:多20-29岁年龄组发病高峰。

2、职业:

(1)医务人员;

(2)妓女;

(3)托幼机构儿童;

(4)静脉内滥用毒品者;

(5)男性同性恋者。

      主要症状

一、急性乙型肝炎

可表现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可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尿黄如茶水样等等,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区压痛及叩痛等,而急性无黄疸型多较隐匿,症状轻,似有轻度乏力、纳差、恶心等不适,恢复较快,常常体检化验时才被发现。

二、慢性乙型肝炎

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种。

1、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肝稍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病例症状、体征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

2、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饮食指导

一、急性乙肝肝炎的饮食

在急性肝炎早期,病人常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和食欲差,此时病人所吃的食物往往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因此这个阶段可进食以碳水化合物如面条和粥等易消化、清淡的食品为主,适量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饮食应以病人感到舒适的量和频次为原则,不可强求病人多进食。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病人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食欲明显改善,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蛋白质来源可选择大豆制品、奶、鸡肉、淡水鲜鱼等脂肪含量少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饮食量要逐渐增加、循序渐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在急性肝炎、尤其是恢复期,大量摄入蔗糖、葡萄糖容易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反而对肝炎恢复不利。

二、慢性乙肝肝炎的饮食

慢性肝炎的特点就是反复出现肝脏炎症的加重和缓解,因此要根据肝脏功能的状况来调整饮食方案。慢性肝炎的缓解期肝功能检查接近正常,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此时强调均衡饮食。

1、提供适当的热量。

2、足量的蛋白质供给可以维持氮平衡,改善肝脏功能,有利于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3、供给适量的碳水化物。

4、适当限制脂肪饮食。

5、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6、戒酒、避免损害肝脏的物质摄入。

      健康指导

一、与病人交流:用倾听技巧鼓励病人说出产生心理困扰的原因,耐心解释本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注意事项,使病人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在病人住院期间要时时观察患者的反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和安慰,随时告知病情恢复情况,尤其要满足病人生活需要,满足患者被了解的需要,减轻患者的孤独感。

二、科学宣教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三、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避免劳累,规律生活,戒烟酒,饮食合理,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和油炸的食品,若胡乱忌口,使病人无法得到充足营养,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坚持随访。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长期的过程,医护人员要想方设法使病人认识到随访的重要性、必要性,肝功能严重损害的情况下,1个月检查1次,病情稳定3个月检查1次,如身体不适要及时复查。

四、出院指导

1、禁酒

2、定期随访

3、禁忌乱用药物

4、禁忌大怒和忧郁

5、禁忌过食肉类或糖类

6、避免从事降低免疫力的活动

      

小贴士——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血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生殖细胞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性接触为主),吸血昆虫(蚊子,臭虫等)传播,饮食传播的可能性很小。

1、血源性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所以预防乙肝主要是严格检查供血者。尽量不使用血液及血制品,特别是进口血液制品。

2、医源性传播主要是注射器不消毒重复使用,拔牙用具及其它创伤性医疗器消毒不严而造成传播。预防应严格执行医疗制度,增强无菌观念,实行一人一针一用一消毒,是预防乙肝经医源性传播的关键。

3、母婴传播是通过胎盘传播和经过产道传播两种方式实现。预防时应重点放在婚检上和孕妇乙肝患者治疗上,同时全面落实新生儿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上。通过生殖细胞传播给下一代,男性为乙肝患者的,传播给下一代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预防办法是婚前检查,指导治疗。给婴儿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

4、密切接触传播的几率较低,有人曾做统计仅为12%,一般的接触不会传播乙型肝炎。广泛接种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其他传播途径有吸血昆虫叮咬,如蚊子,臭虫等,所以要注意消灭害虫,防止害虫叮咬。乙型肝炎饮食传播的可能性很小,使用公筷和分餐制还是有必要的,不管怎样,广泛地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

            

丙型病毒性肝炎

          1

定义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一些数据显示,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SEEMORE→

          2

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

一、病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促进病情的发展。

二、发病机制: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介导和HCV直接损伤两种,病毒因素包括病毒的基因型、复制能力、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等;宿主因素包括人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等。饮酒、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对HCV的感染病程也有影响。

三、危险因素

1、不良生活方式的人;

2、丙肝母亲的宝宝;

3、经常接触血液的人。

SEEMORE→

          3

主要症状

一、急性丙型肝炎

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二、慢性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三、丙肝肝硬化

HCV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

SEEMORE→

          4

饮食指导

饮食上无特殊要求,急性期清谈饮食,慢性肝炎饮食营养均衡即可。注意避免大量服用滋补类食物如甲鱼汤,人参类补品。

SEEMORE→

          5

健康指导

一、与病人交流

倾听技巧鼓励病人说出产生心理困扰的原因,耐心解释本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注意事项,使病人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在病人住院期间要时时观察患者的反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和安慰,随时告知病情恢复情况,尤其要满足病人生活需要,满足患者被了解的需要,减轻患者的孤独感。

二、科学宣教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

4、其他途径,例如:纹眼线等

三、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避免劳累,规律生活,戒烟酒,饮食合理,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和油炸的食品,若胡乱忌口,使病人无法得到充足营养,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四、出院指导

1、定期随访;

2、禁酒;

3、忌乱用药物;

4、忌大怒和忧郁;

5、避免从事降低免疫力的活动。

SEEMORE→

      

抗病毒治疗的禁忌症

1、干扰素绝对禁忌症有10个:

妊娠;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断的酗酒或吸毒者;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治疗前粒细胞异常(具体咨询医生);治疗前血小板异常(具体咨询医生);器官移植者急性期(肝移植除外)。

2、干扰素相对禁忌症有6个:

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病史,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

3、利巴韦林的绝对禁忌症有5个:

妊娠,严重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Hb)80g/L。

4、利巴韦林的相对禁忌症有2个:

未控制的高血压,未控制的冠心病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医院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zl/163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