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区别

2018-1-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糖化血红蛋白

是人体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中葡萄糖结合的产物。血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的,其浓度与血糖浓度成正比,持续时间与红细胞寿命密切相关,最常见的类型是HbA1c。HbA1c监测的意义是反映了患者12周以来的血糖控制情况。

血糖

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吸收入血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

二者区别

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的值可以反映患者近12周以来的血糖平均水平。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理想与否,更科学合理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出检测前约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的干扰。目前国内仍以血糖和HbA1c二者的测定值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参考标准,关系密切,呈正相关,生活中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糖化血红蛋白的特点,在糖尿病检测中的意义:

1

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2

生成缓慢。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由于吃饭不影响其测定,故可以在餐后进行测定。

3

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波动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3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控制标准Q

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其意义:

A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

4%~6%:血糖正常。

<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调整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其本身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预示着患者红细胞的携氧能力进一步下降,组织与细胞缺氧加剧,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加大;肾小球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DN);加重血脂和血粘滞度增高。因此,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对了解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情况,预测并发症及糖尿病病人的筛查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长缨健康家园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得好
白癜风效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zl/15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