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运动量后容易出现运动性贫血
2017-4-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血红蛋白也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占红细胞干重的95%左右,是血液中携带和运输氧气的载体。
贫血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临床医学的贫血程度可以分为: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60~90g/L;重度:血红蛋白30~60g/L;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以下。贫血时可出现心慌气短(运动时加重)、头痛头晕、精神萎靡等症状。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发生实质上的贫血情况很少。但是当血红蛋白值男子低于g/L,,女子低于g/L,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运动能力往往出现明显下降,尤其是耐力水平下降,可诊断为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这是运动员中比较常见的。
血红蛋白指标的意义1、有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指标
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带和运输氧气的载体,可直接影响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是评定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指标。血红蛋白越高,可携带的氧气就越多,有利于满足耐力运动中对氧的需要。目前认为血红蛋白在g/L左右最适宜发挥人体的最大有氧代谢能力。
在中长跑、自行车等耐力性体育项目中,许多运动员会定期赴高原训练(特别是大赛前),高原低氧环境会刺激身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增强对缺氧的耐受力,其中比较重要的特征就是红细胞、血红蛋白数量增长,载氧能力提高。
另外,曾有不少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成绩而违规注射人工合成的EPO(促红细胞生成素),上世纪90年代尤为普遍。EPO原来是人体自然存在的一种激素,可以增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但是通过人工合成EPO、大剂量注射有诸多副作用(增加血液黏度,增加了心血管意外的几率),已被列为禁药。
2、运动训练的监控指标
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身体对运动负荷量的耐受度,以及身体恢复状况。
一般认为,血红蛋白降低是大运动量训练起始阶段的正常反应,但经过一个阶段训练后,身体对运动量适应时,血红蛋白浓度回升,这是运动能力提高的表现。如果血红蛋白持续下降或长时间不回升,说明训练量过大或在营养状况不佳,应注意调整训练计划和比赛安排,并加强膳食营养。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众多研究,血红蛋白的变化显著取决于运动负荷量,而跟运动强度联系不明显。
大量运动为何造成血红蛋白减少?一般来说,长期从事耐力性运动训练的运动员,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都高于一般人。这也是系统训练后的“正”反应。然而,急性大量运动、长期过度疲劳,或营养不足,都会引起血红蛋白降低。
原因1: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分解
剧烈运动引起贫血的原因主要是红细胞损伤和破裂,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流出并丧失携带氧的功能。这种现象又称为溶血。
引起溶血的原因有:运动产生的自由基攻击红细胞;运动时的机械作用直接损伤红细胞;血乳酸促进红细胞裂解等等。
原因2:造血物质缺乏
运输和贮存氧气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铁元素都是关键的组成元素。长期大运动量训练会造成铁的入不敷出。
首先是铁的流失多。当运动引起大量红细胞裂解后,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流出并丧失携带氧的功能、随尿液排出(血红蛋白尿)。大负荷运动还可引起肾脏通透性增加,红细胞直接透过肾脏排出(血尿)。在激烈的运动训练后,肌纤维的微细结构往往发生损伤,肌细胞膜通透性升高或横纹肌溶解,产生轻微的肌红蛋白尿(当然一般比较轻微,而严重的横纹肌溶解是一种危急症状、出现率较低)。
大量出汗会伴随着铁的流失。汗铁浓度约为0.4毫克/升,如果每天出汗2升,失铁量可达1毫克,接近每天吸收量的一半。
长跑后胃肠道出血也并不少见,有研究发现米及马拉松运动员胃肠道发现其出血发病率可达83%左右,是铁流失的一大原因。运动引起胃肠道出血的机制可能与缺血缺氧导致粘膜细胞损伤有关。
运动后的恢复期还要合成新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对铁的需求量非常大。与需求量增加不相适应的是,食物中铁的吸收不足。食物中的铁吸收率本身较低,仅10%左右。剧烈运动常使消化系统受到抑制,铁的吸收率可能更低。这就很容易造成体内铁储备下降导致贫血。
如何预防和减轻运动性贫血保障饮食
预防运动性贫血首先要加强营养,充分保证造血物质的摄入量。
膳食中应注意加强含铁、蛋白质食物的补充。上述成分含量高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和血、牛奶、蛋黄、豆制品、绿色蔬菜、海带、紫菜、黑木耳等。当补充一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E、番茄红素,能够增强红细胞抗氧化能力。适当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关键物质。必要时也可以选用一些补铁的复合制剂、保健品。
避免过度训练
营养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如果血红蛋白持续下降或长时间不回升,说明训练量已经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是过度训练的一种征兆。当出现疲惫不堪、训练动力明显下降、免疫力下降(易感冒)等过度训练迹象时,医院做个简单的血检(普通的血常规即可)。如果血红蛋白偏低,应注意减小运动量。
此外,平时的训练应循序渐进,最好在完全适应前期训练的基础上再逐渐加量,不要操之过急或“突击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后血红蛋白的变化常出现滞后性(滞后一周左右),运动员感到疲劳时血红蛋白指标却还未下降,参考时应掌握这个规律,注意结合其他指标和自我感觉来综合评定。
本文为98跑原创,文章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Essence
以下内容,点击阅读
「98跑」
跑前必做的动态热身动作跑后必做的静态拉伸动作
跑友必须做的脚踝力量训练
最佳下肢力量的锻炼方式
加强臀肌力量的训练方法
史上最全的核心力量训练内容
马拉松比赛攻略
马拉松赛后恢复
跑的再多,永远不够想要了解
更专业跑步训练的干货指导
一切尽在98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