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5步走,让眼病来得再慢点
2017-1-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诊断糖尿病后的20年内,基本上所有1型糖尿病以及近60%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险。研究表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有关,病程越长,患病率越高,且病情越严重。
由于对已经形成的视网膜病变不能通过治疗来阻止失明的发生,因此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形成至关重要。
第1步:严控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严格控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有积极作用。血糖增高会引起视网膜的小血管管壁增厚、渗透性增大,使血管更易变形和渗漏,这是视网膜病形成的基础,所以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第一步是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的新标准和监测治疗的“金标准”,目前我国制定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在6.5%以下。
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宜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有其他严重并发症或疾病者、老年人、1型糖尿病患者可适当放宽控制范围,空腹血糖宜在6-8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1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8%。
第2步:控制高血压高血压对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有加速作用,还可加重黄斑水肿,增加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几率。降低血压水平还可预防与糖尿病相关的其他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梗塞等。
第3步:控制血脂血浆中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升高会使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脂性渗出增加,因此控制血脂水平可以稳定视网膜病变。非诺贝特等调脂药可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此外,纠正血尿酸代谢紊乱以及保持理想的体重对预防视网膜病变也很重要。另外有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与吸烟有关,此类患者应该戒烟。
第4步:做好眼底检查规律的眼科检查有助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发现、早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最初3~5年内应做一个详细而广泛的眼科检查,而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就应该进行系统的眼科检查。已经诊断存在视网膜病变者,则应该每年进行1次眼底检查,而一旦视网膜病变处于进展期则应该增加检查的频率。已患糖尿病5年以上、无法平稳控制血糖水平的患者,以及考虑怀孕的糖尿病女性患者,建议至少半年检查1次。视网膜已病变患者可在眼科医生指导下,服用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的药物,如羟苯磺酸钙、芪明颗粒等。
第5步:合理饮食和运动体重超标的患者,罹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比体重正常者高。因此,合理的饮食、运动锻炼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必要的预防手段,两者有益于维持热量平衡和正常体重,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发挥药物的降糖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和视野缺损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排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早进行激光光凝治疗。
怎么样治好白癜风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