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警示血液卫士,为何叛变
2016-1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59岁男性术后用抗血小板药引发一场血液危机,如何破解?血小板本是人体卫士,为何叛变?病史
59岁男性,因"阵发性胸痛40余天"于年11月20日入院。
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病史,否认消化道出血史,吸烟史40余年,40~60支/日,偶有少量饮酒。无冠心病家族史。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血红蛋白g/L,血小板×/L。
心肌酶
肌酸激酶(CK)57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7U/L,肌钙蛋白T(TNT)0.ng/ml。
辅助检查心电图
窦性心律,大致正常。
诊断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诊疗经过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mg,1次/日;氯吡格雷mg顿服,75mg,1次/日;低分子量肝素(依诺肝素40mg),皮下注射,2次/日。
血小板聚集率检查:AA(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2.8%,ADP(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42.6%;基因型CYP2C19为中代谢型。
PCI治疗
入院第4日行冠脉造影检查示:左主干(LM)正常;左回旋支(LCX)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远段40%~50%狭窄(图1)。前降支(LAD)近中段99%完全闭塞,血流TIMI0~1级(图2)。右冠状动脉(RCA)近段40%~50%狭窄,远段30%~40%狭窄,TIMI血流3级(图3)。
(图1)
(图2)
(图3)
PCI手术过程:LAD近中段预扩张后,置入2枚3.0mm×36mm、2.75mm×29mm支架(Partner),两支架相连,造影复查见支架扩张满意(图4),无残余狭窄及血栓形成,无内膜撕裂,血流TIMI3级。
(图4)
术中患者无不适主诉,血压~/60~80mmHg,心率60~70次/分,无心律失常。
PCI术后抗栓方案
阿司匹林mg,1次/日,1个月后mg,1次/日,长期。
氯吡格雷mg,1次/日,2周后改为75mg,1次/日,1年。
低分子量肝素(依诺肝素40mg),皮下注射,2次/日,2日。
替罗非班5ml/h,静脉泵入,持续36h。
血小板减少症以及治疗
术后第2日(-11-:00)查血细胞分析:血红蛋白g/L;血小板4×/L;心肌酶:CK-MB10U/L,TNT0.ng/ml;肾功:血清肌酐38.6μmol/L。
立即停用所有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嘱患者限制活动,查体未见皮肤黏膜出血点及出血倾向,复查血液分析(-11-:15):血小板仍为4×/L;
高年资医生立即指示:密切监测血小板情况,每6h复查1次血小板计数。
①若血小板计数大于30×/L,开始使用低分子量肝素(依诺肝素40mg),1次/日;
②若大于50×/L,则加用阿司匹林mg,1次/日;
③若大于70×/L,则加用氯吡格雷75mg,口服,1次/日;
于PCI术后第4日复查血细胞分析:血小板41×/L,给予低分子量肝素(依诺肝素40mg),1次/日;阿司匹林肠溶片mg,1次/日;氯吡格雷75mg,口服,1次/日;
于术后第5日停用低分子量肝素;
于术后第6日复查血分析:血小板×/L,阿司匹林肠溶片改为mg,口服,1次/日,1个月后改为mg,1次/日,长期;氯吡格雷75mg,1次/日,1年。
出院后情况
患者出院近4个月,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每日mg;氯吡格雷75mg,1次/日。无心绞痛发作,无牙龈及皮下出血和消化道出血事件。4个月时复查血小板:×/L;血红蛋白:g/L。便潜血阴性。
讨论该患者为男性,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前使用了氯比格雷、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血小板计数正常。术中应用IU肝素及术后使用替罗非班。术后第1日即出现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立即停用所有抗血小板、抗凝药物,于术后第6日,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值。
问题1:本病例中,考虑哪种药物导致血小板减少?
1.氯吡格雷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0.2%,多在服药2~3个月内发生,最常见的表现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本例中,同样在术中使用了肝素,应当排除应用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IT)的可能。HIT多于首次用药的5~8日开始出现,一般需要4~14日血小板恢复正常。
3.GPIIb/Ⅲa受体拮抗剂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一般在用药24h内出现。停药后血小板恢复快,多呈几何倍数增长,缓解时间平均为2.1日(1~6日)。
经过对血小板的监测和临床上所用的药物和用药时间的观察,均不支持此阶段的血小板减少与氯吡格雷、肝素两种抗血小板药物相关。该病例可以比较肯定地考虑为替罗非班的副作用,分析该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与围术期使用替罗非班有关。
问题2:GPIIb/Ⅲa受体拮抗剂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什么?
针对该机制目前知之甚少,多认为有以下两种原因:
1.血液中预先存在血小板表面抗体,GPIIb/Ⅲa受体拮抗剂可以诱导血小板表面GP受体的构象发生变化,导致产生新的抗原决定簇,从而被在血浆中已经存在的抗体识别。如果患者血液中预先形成抗体和新的抗原决定簇产生交叉反应,血小板可以被免疫球蛋白包裹,而被从循环中清除。
2.血小板的再分布:GPIIb/Ⅲa受体拮抗剂与GPIIb/Ⅲa受体结合后导致血小板GPIIb/Ⅲa受体空间构象改变,产生新的抗原决定簇,此抗原决定簇被肝识别,诱导肝摄取和从循环中清除血小板。血液中药物浓度减少,被肝摄取的血小板可重新回到循环中。
用药提示1.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替罗非班所致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要提高警惕,其所致血小板减少可发生在初次用药的2小时内,所以在用药后应注意监测血小板。分别于术后4~6小时、8~12小时、24小时常规复查血小板。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应该立即停用所有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密切观察血小板的变化。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停药最为重要。
2.本病例中,在血小板恢复至正常的过程中,可慢慢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抗血小板药物。
3.GPIIb/Ⅲa绝大情况下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这几种药物也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给鉴别带来一定困难。使用GPIIb/Ⅲa后定时监测血小板可以帮助判断血小板减少的药物种类。
病例提供:医院赵昕王效增韩雅玲
用药警示:病例系列介绍
药物是把双刃剑,既能"治",亦能"致"病。"心在线"每周四与您分享一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为您敲响合理用药的警钟!病例系列,不见不散!
病例征稿啦!
攻克疑难患者,您是否想传授经验、分享喜悦?遇到罕见病例,您是否想找“高手”指点,听取多方见解?那么,机会来了!“心在线”现面向全国征集心血管疾病相关病例啦!我们将为您提供传授经验、切磋技艺的平台,您不仅可以拓宽思路、丰富视角,还可获得丰厚稿酬!
投稿邮箱:content
cardiounion.cn作者授权“心在线”独家刊登,欢迎转发,谢绝转载,保护版权,违者必究。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姜海云刘倩┆美编柴明霞┆制版王柳↓↓↓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北京市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北京请问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