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早八点nbsp糖尿病百问百答

2016-11-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11.胰岛素如何发挥对血糖调节作用的?

胰岛素(insulin)通过胰岛素受体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贮存于肝和肌肉中,抑制脂肪酸和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同时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贮存于脂肪组织,从而导致血糖水平下降。如前所述,胰岛素本身并不能导致血糖水平的下降,而必须作用于机体各种组织细胞(如脂肪细胞、肝细胞、肌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才能促发各种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胰岛素的作用可归纳为: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②抑制糖原磷酸化酶,激活糖原合酶,加速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合成;③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加速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④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活性,降低糖异生;⑤减少脂肪组织动员生成脂肪酸,促进糖的有氧氧化。

12.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有什么意义?

如果血糖长期升高,就会和蛋白结合形成糖化蛋白,其与血红蛋白结合称为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蛋白结合就称为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是血液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HbA1又由HbA1a,HbA1b和HbA1c组成,其中HbA1c含量最大,和血糖关系也最密切。一般来说,血糖越高,进入红细胞内的葡萄糖也越多,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越高,病情也就越重。

糖化血红蛋白(HbA1)反映采血前2个月之内体内血糖的平均水平,其含量占正常血红蛋白的3.5%~7.0%,HbA1c的正常值在3——6%之间,糖尿病人超过7%以上则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成明显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每增高1%,则前1~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约增高1.5mmol/L。由于血糖的浓度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测定一两次血糖往往不能反映患者血糖的长期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测试前一个较长时期内的血糖波动情况。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弥补了血糖测定的不足,故被誉为糖尿病病情监测的“金标准”,可作为糖尿病控制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

糖尿病系列专题由马文领教授供稿!

作者简介:马文领,博士,副教授,第二军医大学热带医学与预防医学系硕士生导师,中国和上海市营养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航海医学会舰艇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保健品学会特约专家,主编并公开发行专著《中国家庭营养指导手册》、《心脑血管疾病预警与干预》、《雾霾与健康问》和《突发自然灾害卫生防疫手册》共四部。









































治疗性病的公立医院nbsp朝阳淋病该
哪些检查可以发现颈动脉狭窄费用如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y/99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