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高烧脸黄重度贫血,有可能是这种病
2016-12-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今日专家
林东如
医院
儿内科主任医师
近日,医院PICU接诊了一位2岁4个月的小病患。来的时候,孩子脸色苍黄,呼吸急促。
家长描述,前一天孩子就没什么精神,还排出了酱油色的尿。经检查,血红蛋白低达48g/L,已经是重度贫血(正常值是在~g/L之间)。
脸色苍黄、酱油尿、精神萎靡,这几个关键点都暗示了孩子可能是得了一种病,再一细问,罪魁祸首找到了:3天前,家里人炒了蚕豆,孩子吃了10粒。问题可能就出在这10粒蚕豆上。
口碑君所以,孩子到底怎么了?孩子得的就是“蚕豆病”!林东如高烧、酱油尿、面色发黄……
蚕豆病的典型症状
医院儿内科PICU主任林东如告诉口碑君,每年春末夏初,正是蚕豆集中上市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医院都会收治十几例“蚕豆病”的病例,所以医生的警惕性都很高,遇到类似症状的孩子,会马上问:有没有吃过蚕豆?
病人大多在进食新鲜蚕豆或其制品后发生溶血。主要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面色发黄、食欲缺乏、腹泻、发热、黄疸及贫血等症状。
“每个人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有的人是吃了蚕豆后2~3个小时出现症状,有的人是1~2天。”
“同样的,有的人蚕豆病发作后,只是高烧、尿液像浓茶,而有的人则会出现贫血,甚至引发心衰、肾衰。如果不紧急送医,小小的几颗蚕豆甚至可以夺命。”
“蚕豆病”是一种基因缺陷
绝大多数“传男不传女”
口碑君吃蚕豆引起的症状这么严重,是不是我们都不能吃蚕豆了?不是的。林东如“蚕豆病”属于特定人群,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以福建、广东发病率最高。其中,3岁以下的患者占到总人数的70%,男性占到了患者人数的90%。
林东如主任告诉口碑君,“蚕豆病”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膜上缺少一种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简称G6PD),碰到带有“氧化性”的物质,红细胞就会被破坏,造成急性溶血性黄疸和溶血性贫血,最先受损的就是肾脏。
不过,绝大多数人体内都有充足的G6PD,因此对正常人来说,蚕豆并不是危险的食物。
除了蚕豆
这些“氧化性”物质也要注意
这种病最典型的发病原因是吃了蚕豆后引发,所以称之为蚕豆病。实际上,除了蚕豆,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警惕。
各类蚕豆制品,如豆瓣酱、干货、粉丝、豆腐等等,也要避免接触蚕豆花粉。
同时,忌用可能诱发溶血的氧化性药物,如退烧药(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氨基比林、扑热息痛等),维生素C,牛黄,薄荷膏等,以免引起急性溶血。
所以,缺少这种基因的孩子就医时,家长必须和医生做出说明。
除了禁食蚕豆和蚕豆制品之外,还应禁止接触樟脑丸(含苯成分),衣物不要存放在樟木箱中。
如果孩子缺少这种基因,也不建议哺乳妈妈吃蚕豆,有些孩子很敏感,即使妈妈食入少量都有可能中招。
“蚕豆病”虽然是遗传病,但并非每一代都会遗传。所以,医院对新生儿也开始提供相应的基因筛查。
林东如主任建议,家族当中有发现不明原因的贫血,或者曾出现“蚕豆病”症状的人最好避免吃蚕豆。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做个基因筛查确定。
哪怕家里没有这种遗传病,家长在第一次给宝宝吃蚕豆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反应,如果在吃完蚕豆后出现全身不适、疲倦乏力,尿色变深的症状,一医院接受检查。
本文由口碑君原创
转载需经授权,盗用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