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喂辅食若走进假稠误区,孩子吃得越

2025/3/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

菁妈

儿科医生崔玉涛在说孩子喂养的时候就提到,不建议把粥和面条作为孩子单一的主食。

因为粥和面条在熬煮和放置的过程中,容易吸收大量的水分而膨胀。这在视觉上看起来似乎很多,但单位粮食含量有限。

比如我们煮粥的时候一两米熬成的烂粥,看起来是蛮多的,但是一两米如果煮成米饭其实就特别的少。

这其实就是食物的“假稠”现象,粥和面条就特别容易出现假稠现象,实际上,大米和面的含量非常少。

孩子辅食若走入“假稠”误区,影响孩子长高和大脑发育,家长别大意

★米饭面条吃多了,肉类摄入不足,影响铁的摄入

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补铁,所以建议孩子的第1种辅食是肉泥,肝泥或者高铁的米粉。

但是如果到了孩子七八个月,总是给孩子吃米饭面条的话,吃得多了孩子胃里面就没有这么多空间来吃肉,导致孩子铁摄入不足。

一旦孩子出现缺铁的话,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就不足,影响大脑的供血供氧,一旦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孩子的反应能力就会下降,记忆力就下降。

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孩子在缺铁的情况下,智商评分是比较低的。

★假稠的食物,不利于孩子咀嚼能力的锻炼

稀饭和面条都是比较软烂的食物,建议孩子在10个月左右就要吃一些颗粒状的食物,而过于软烂的食物,不利于孩子咀嚼能力的形成。

孩子咀嚼能力没有及时的锻炼,影响营养的摄入,营养摄入不足很容易影响到孩子身高的增长。

不仅会影响孩子身高的增长,还会影响以后孩子说话的清晰度。

所以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要避免走进假稠食物的误区。

孩子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每月辅食性状都不同,家长要了解

6个月~7个月:泥糊状食物每天一次

开始可以给孩子买高铁的米粉,肉泥,肝泥,慢慢地可以给孩子打胡萝卜泥,苹果泥,或者是南瓜泥,做一些自己打的肉泥拿来蒸熟给孩子吃。

每天就吃一次,每次吃中午的时候吃。

8个月~9个月:软烂的粥或者面每天1~2次

孩子8个月之后已经长出牙齿,这个时候可以慢慢地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和吞咽能力。

所以可以给孩子煮一些粥和面条,在8~9个月可以稍微软烂一点的食物。

但是粥和面条里面也要添加一些肉类或者是蔬菜,不要单纯给孩子吃粥和面条,这样容易营养不均衡,在这个月份每天吃1~2次就可以了。

10个月~11个月:吃颗粒状的食物每天2~3次

孩子10个月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有点颗粒状的食物,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而且这时候孩子每天要吃2~3次的辅食,奶量开始减少,辅食开始增多。

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尽量让孩子自己吃,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主进食能力,也能够锻炼孩子的咀嚼和吞咽能力。

这时候尽量避免给孩子吃太多软烂的食物,因为这时候主要是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

一岁以后:慢慢把饭菜作为主食,奶量减少,给孩子慢慢向成人食物过渡

孩子到了一岁以后每天要吃三顿的辅食,平时也可以用水果或者小面包给孩子做加餐,给孩子制作的辅食大概像花生大小的颗粒状,让孩子开始自己吃饭。

孩子的食物也要多样化。

每天的奶量只是~毫升就够了,其余的时间主要是吃饭菜。

孩子的奶只是在一岁之前是主食,一岁以后孩子要以饭菜为主食。

所以在添加辅食的话,要让孩子学会慢慢地过渡,才能让孩子营养摄入得更充足,孩子才能通过吃辅食得到充足的铁,有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有助于孩子身高的增长。

那至于辅食每餐要怎么制作,孩子才能更爱吃,才能更合适孩子的消化能力,建议家长们购买一本《辅食每周吃什么》。

辅食每周吃什么精选月销量¥4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这是由著名的儿童营养师刘长伟所著,他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医院里面的临床营养科的营养医师,平时接诊的也都是关于营养问题的孩子,他很清楚父母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容易碰到什么问题,所以就写了这本辅食书。

这本书从宝宝的第一口辅食该怎么吃,到宝宝每餐的辅食应该怎么安排,从6个月到孩子三岁的辅食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每一道辅食都有很详细的制作步骤,需要用到什么材料,需要怎么制作,能给宝宝补充哪些营养等,都很清楚,有文字教程还有视频教程,家长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就可以了。

而且还很贴心的开始就帮妈妈们总结了,在辅食添加的过程中,一些家长容易掉进的误区,以及辅食添加过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要怎么解决,都写得很清楚。

家长们提前系统地了解这些知识,就能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避开这些误区,正确给娃吃辅食,孩子就能吃得对,长得更健康。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w/22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