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调皮rdquo的D二

2022-6-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的中医治疗 http://m.39.net/pf/a_7111844.html
彭辉勇杨医院

D-二聚体(D-Dprimer)是纤溶酶溶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降解产物之一,主要反映体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临床上常用于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疾病诊断。

目前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其原理是单克隆抗体共价包被的聚乙烯颗粒与含有D-二聚体的样本混合时,触发凝集反应,从而浊度升高,计算出含量。但其检测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下面分享一例D-二聚体结果高的案例,是真的高吗?

患者,男,年龄:81岁。因使用抗凝药物定期监测于年1月21日来我院就诊。

1、病史

患者年5月因“急性脑梗死,右侧大脑中脉闭塞”于我院行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支架取栓术。

年9月因“右侧小脑半球急性期梗塞”入院,查MR显示右侧小脑半球出血性梗死,予停抗凝治疗。

年11月复查右侧小脑半球梗死伴少许出血基本吸收,予达比加群mgqd抗凝治疗,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血栓高风险,但有抗凝出血高风险。

既往有高血压心脏病、房颤、心功能不全病史一年,来适可40mgqn稳定斑块,房颤评分5分,提示栓塞风险高危,必须进行抗凝治疗。

推荐出院后应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2、体格检查

双下肢略水肿,无其他阳性体征。

3、实验室检查

凝血常规

心房颤动增加卒中风险,华法林能降低卒中风险,但增加出血风险,故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合并卒中危险的患者[1],华法林价格比达比加群便宜的多,结合经济能力综合考虑推荐华法林抗凝。

当日上午收到凝血常规标本,凝血常规:

凝血酶原时间(PT)14.9秒↑,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3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8.3秒,

凝血酶时间(TT)17.9秒,

纤维蛋白原(FBG)2.08g/L,

D-二聚体20.23mg/L↑。

D-二聚体显著增高,打开患者历史记录发现年1月17日检查的D-二聚体是22mg/L↑,年1月7号是19.62mg/L↑。结果相差不大,直接审核?这时候我留了个心眼,还是再确定一下是不是这么高。

回顾下本次检测过程:

患者采血顺利,标本采集量和抗凝管使用均无异常,标本离心转15分钟即刻检测,标本无溶血或脂血,当日质控在控,用另外一台CA血凝仪检测,发现结果呈*--.--(a2:,a1:),提示结果超出仪器检测上限,与CS检测结果趋势一致,如图1所示。在确认标本采集和检测无误后,又有历史记录参考,这下总归能审核了吧?

图1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判断,由于D-二聚体检测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还是再次确认下检测结果。

D-二聚体既然是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降解产物之一,那么这么高D-二聚体的患者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应该也增高。遂检测FDP发现结果正常(1.1μg/mL),检测结果与理论推测不一致,进一步寻找原因。

检查CS反应曲线发现存在异常情况,CS仪器检测的D-二聚体超过10mg/L会自动稀释再做两遍,稀释后的结果与未稀释的大多数情况下相差不大,个别情况下至少趋势一致,本次检测发现稀释后的检测结果为--,如图2所示。

图2

会不会血浆中有干扰D-二聚体检测的物质存在,导致D-二聚体假性增高?

故用生理盐水手工稀释,该操作目的是把干扰物稀释,减少其影响效果。结果显示乘以稀释倍数后为1.08mg/L,与患者FDP结果趋势一致。

作为对照,我们还用另外两个D-二聚体高值标本也一同用手工稀释发现结果与未稀释的一致。故推断该患者血浆存在影响D-二聚体检测的干扰物。

血浆中影响D-二聚体检测的干扰物有很多,包括类风湿因子、胆红素、血脂、血红蛋白等,该患者以上检测结果均正常,也未服用影响D-二聚体检测的药物。故可能存在其他异嗜性抗体在免疫性检测中起反应从而导致假性增高。

随后和临床医生沟通并说明情况,由于患者属于栓塞风险高危人群,医生看到这么高的D-二聚体还在考虑需不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肺栓塞或深静脉栓塞等可能,这下继续观察就行了,大大减轻了患者负担。

该患者其他血凝结果均正常,仅PT和INR增高,符合服用华法林血凝象,所以D二聚体这么高才考虑是不是真的高。

我们从本案例中可以学到以下三点:

1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之一,与多种疾病相关,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DIC、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抗凝治疗患者等。

D-二聚体和FDP增高趋势一致,临床上会出现FDP正常,而D-二聚体轻度增高的情况,但不会出现D-二聚体显著增高而FDP正常。

D-二聚体检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止血带束缚时间过长(>5min)、震荡力度过大、20℃以上放置时间超过4h均能导致D-二聚体增高。另外体内过高的类风湿因子、胆红素、血脂、血红蛋白等也可导致D-二聚体增高[2]。

2

碰到异常结果别急躁,捋清思路,查阅病史,对病情有个基本了解,结合临床体征及其他检测指标综合判断该异常结果是否真的异常。不要盲目相信历史记录。

3

我们检验人员每天面对成千上万个标本,工作繁琐复杂,可每个标本都代表一位患者,务必抱着“求真”态度,这才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

参考文献

[1]王国华.  达比加群和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比较[J].  心血管病学进展,,(1):.

[2]D-二聚体测定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J].  中国卫生产业,,10(13):14-15.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国际检验医学传媒、检验医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w/20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