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体检,但是你知道体检报告中这些指标
2020-10-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近年来,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体检也变得越来越普及化了。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的体检,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身体状况。只是体检虽好,体检完毕后,体检报告给出的一页页专业数据,常看的人一头雾水,似懂非懂。那么,小编简单罗列了一些常见的体检报告中容易异常的数据,并给予释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体检报告。
身体指数身体指数,全称身体质量指数,英文缩写:BMI。它是由19世纪比利时学者凯特勒最先提出,主要用来衡量一个人的肥胖程度。其计算方法为:
国际上对于BMI和肥胖的关系有如下的标准: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于身体成分的追求的变化,身体指数不在是能准确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的唯一数据。例如一名健身爱好者,身体内的脂肪含量较低,肌肉含量较高,那么即使他的身体指数超过正常水平,也并不是肥胖人群。所以,身体指数只能作为身体肥胖情况的参考数据,而不是绝对数据。
血压关于血压的浅层含义,小编相信大家几乎无人不晓,但是除了字面意思理解的“血压”二字,血压究竟为什么如此重要,所有人就会变得一时语噻。
顾名思义,血压就是血液在血管流动时血管壁收到的压力,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它和心脏的收缩舒张,血管的弹性脆性,血液的成分以及粘稠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是一项很综合反应人体心血管系统健康状况的一项指标。如果血压偏高或者偏低,也不能一言以蔽之,一定要结合血常规,心功能,家族原因等综合考虑,及早的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增加身体可预防的风险。
此外高血压的诊断并不是某一个单次测量血压偏高就得出的结论,一定要经过规律多次的测量,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得出来的结论。
如果您确实被确诊为高血压,一定不要陷入恐慌,高血压并不代表一定会罹患心血管疾病,一定要谨遵医嘱,合理用药,保护好血管和心脏。
血常规18项血常规的检查是最普及的,但也是最让人看的一头雾水的数据之一。但其实质是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数量,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三大类: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运输氧气的细胞,它可以把进入血液的氧气运输的身体的各个部位,保证每个小细胞的正常存活。如果红细胞数量减少,可见于贫血,如果红细胞数量增多,由于身体的应激能力,可能是身体缺氧的表现,如肺气肿患者。
※白细胞
白细胞种类较多,包括各种颗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它的异常一般具有某些疾病征兆,但也不是绝对的,如剧烈运动,妊娠,新生儿等。
※血小板
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凝血,当它的数量减小到一定程度,会出现皮肤,内脏,粘膜的出血;但是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多,也增加了凝血的风险,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发生心脑血管栓塞的问题。
血糖血糖就是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葡萄糖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正常人体每天需要很多的糖来提供能量,为各种组织、脏器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增高,有糖尿病风险,降低,则是糖代谢紊乱的表现。
血脂所谓血脂,就是,血液中脂肪的含量。脂肪主要包括两类: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它们是人体基础代谢必须的物质,但是其仅仅是一小部分,如果血脂含量增加,会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直接的关系,再结合彩超对肝部的检测,称可能被诊断为脂肪肝,增加肝硬化或者肝癌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