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是个假的肉食主义者
2018-5-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钱往哪处走,未来就往哪走。这个命题大抵是不会错的。当埃隆·马斯克(ElonMusk)决定把钱投在火箭和火星上时,人们去火星而不是其他任何行星上居住的可能性就高了一点点。当杰夫·贝佐斯(JeffBezos)说以后所有需要能源的建造业都会在月球进行,并专款筹备该项目时,月球潜在的利用性就更大了一些。
ElonMusk,仿佛是一个活在未来的人
但这些都是太远的东西。老百姓,一日三餐,填饱肚子最重要。只要今天肉价还是15块一斤,明天芹菜还是2块钱一根,就没什么太多需要烦恼的。未来?唉,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把自己过好不给他们添麻烦就是最大的福气了。想当年我们连肉都吃不上,现在他们打小就大鱼大肉,真是日子是越过越好咯!
且不谈大鱼大肉与好日子是否具有等值关系。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已知世界人口是在增长的(联合国预计的是年地球人口将会达到97亿),已知地球可居住面积是不会显著增长的,已知肉菜价格是不能上涨到很离谱的,求以后的肉菜该从哪里来?人多了,需要的肉菜也多,人和牲口植物成长都要用地用水。而且牲口也要吃饭啊,所以还要考虑种牲口的粮食的土地面积的增长等等因素。但土地和水源都是有限的…
这就是硅谷几个大佬们琢磨的问题。硅谷的思考方式很简单: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有商机。而且越有钱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向和范围越大。埃隆·马斯克和杰夫·贝佐斯思考的是未来的居住,比尔盖茨和推特创始人之一艾文·威廉姆斯思考的,则是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老实说,不是个好写的话题。
因为想写明白这个话题,我找来了不少不同角度的,关于分析当下食物的生长体系对人类未来有怎样影响的文章(亚特兰大杂志,NPR,比尔盖茨日记,著名科学家和食物政策制定者VaclavSmil的文章,等等)。基本统一的论调是,当下的全球食物体系是个“有洞补洞,不看大局,只看当下”的体系,不好。但未来该怎样,各种说法不一。
然而纵观全局,赞成未来姓“非肉”的队伍还是相当庞大的。“非肉”大军最有力的论据就是:人不是猫,不是非肉而不能活。且种植物需要的土地面积和水源,相较养牛羊要少太多了。再加上未来科学育种这块潜在的产量创新,养活几百亿人口增长是没问题的。
大白话就是:非要在袁隆平的超级水稻和肯德基28天站不起来的白羽鸡里做选择的话,那有超级水稻的未来还是稍微好更多的。
袁隆平的超级水稻和肯德基的速成鸡
吃肉?吃素?
纵观人类的进化过程,最大的跃进点之一就在于开始食肉。万年前的人类祖先是吃坚果和浆果的,他们大身体,小脑袋。大脑也小,没能力做深入的思考。然后他们发现了肉,人类学家LeslieAiello说也许是因为看到狗在吃骨头,然后最早的“人”也趴下来跟狗一起抢骨头和肉。因为肉的脂肪和能量含量远大于植物,“人类”慢慢的开始走进了肉菜平衡的饮食结构,胃开始变小,能量开始往大脑发育上走。脑袋变大,人开始变得越来越聪明。
但万年后的今天,肉是不是仍是身体必要元素,成了科学家的反思对象。他们不是没有理由的。人类进化到今天,科学家已经能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大多数发生在我们体内的现象,比如维持生命需要的营养物质,导致不同疾病形成的某种变异细胞等等。“饮食”这个话题,早已大于文化和传承,成了生命科学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在相当一部分科学家眼里,人类体内其实最需要的,且肉的存在价值最大的,是提供脂肪和蛋白质,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假如说你本身就是素食主义者,那不吃肉怎么做到营养均衡的生活这个问题,对你就不是问题。硅谷想探索的,是怎么让无肉不欢,但也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能够自愿减少肉的摄入量。
硅谷眼里的未来食物
“代肉”是个名词。也是一个我特别希望你看到时,不会有太多负面意见的词。
于我们,代肉是个很熟悉的名词。北京功德林素菜饭庄里的香油脆鳝、清炒蟹粉、孜然羊肉串、红烧海参、焦溜鱼片,里面的各个原料都是中国千百年来“代肉”的最高级展现方式。但对于大多数无肉不欢的吃货,功德林是个“存在,知道,但没事儿不会在那宴请客人”的地方。功德林大概也没想法要吸引咱们这些无肉不欢的食客。
功德林的素蟹粉,用纯素食材料调和出蟹粉的味道
但硅谷想要改变的,恰恰就是我们这群肉食主义者。在比尔盖茨过去几年的日记里,“如何通过代肉让肉食者更自愿的多食用植物蛋白”是他经常思考的大课题。而最受硅谷专科白癜风医院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