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
2018-4-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点的代谢病。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有慢性并发症者相当普遍,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确诊的因糖尿病导致的高血压患者有万、脑卒中患者万、冠心病患者万、尿毒症患者50万。求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而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正常人的血糖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合成和分解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各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下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并维持在一个狭窄的正常范围内。但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血糖升高,最终导致糖尿病。医学上常把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
糖以及随机血糖测定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血糖仅能提供患者某一时间点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的反映出检测前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这与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及抽血时间关系不大,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其中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承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那么,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成。红细胞的寿命是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反应的是最近2-3月的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表示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越多,说明空腹血糖控制的越差,糖尿病病情也越严重。糖化血红蛋白轻度升高,可能餐后血糖升高占更大的比例。空腹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那么糖化血红蛋白也不会达标。另外,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都有密切关系。年开始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诊断指标。用这种方法能够排除由于血糖误差引起的漏诊、误诊。考虑到贫血、溶血、异常血红蛋白血症和突发I型糖尿病会导致糖化血红蛋白的失真,所以,这些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结合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更能准确的诊断糖尿病。正常的空腹血糖范围是3.9-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在7.8-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在4%-6%提示血糖控制正常,6%-7%提示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提示血糖控制一般,8%-9%提示血糖控制不理想,需要加强血糖控制、注意饮食结构与运动,大于9%提示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美国ADAG研究试验表明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血糖的关联度为92%,如图所示。
糖尿病患者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呢?
根据糖尿病患者平时血糖控制的情况,血糖控制稳定者每年检查2次,治疗方案更改和血糖控制未达标者应每个季度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进血糖达标,减少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
四、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区别:
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和治疗监测的“金标准”。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
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
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