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血作用有多大移植专家最有发言权

2017-4-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最近几年,同“宝宝”一起降生的还有“脐带血”这个热词。

“脐带血”是婴儿出生时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等多种疾病。有人说脐带血是“救命血”,也有人说用脐带血“自己救自己”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听听移植专家怎么看待脐带血。

世界首例脐带血移植专家:乔安妮·库尔兹伯格博士

乔安妮·库尔兹伯格博士是儿童血液学、肿瘤学、脐带血储存和移植,以及脐带血在细胞治疗及再生医学新应用方面的国际著名专家。在过去的20年里,乔安妮·库尔兹伯格在杜克大学建立了一个世界闻名的治疗儿童癌症、血液疾病、免疫缺陷、血红蛋白疾病和遗传性代谢疾病的儿童移植治疗中心,又建立了朱利安罗伯逊(JulianRobertson)细胞和移植治疗中心。

脐血移植案例

年10月,乔安妮·库尔兹伯格(JoanneKurtzberg)博士与哈尔·E·博克斯梅尔(Hal.EBroxmeyer)、格拉克曼·伊莱恩、(ElaineGluckman)合作,在法国联合进行的世界首例脐带血移植,他们使用患者妹妹的脐带血治愈了患有范可尼贫血的哥哥。如今,哥哥已经健康存活20多年,并早已经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乔安妮·库尔兹伯格说脐带血

对于妇产科对脐带血的认识,乔安妮·库尔兹伯格表示:“很可惜,时至今日,在美国也和以色列一样,因为不了解,仍然有妇产科医生轻视脐带血的作用。”

今年6月,乔安妮·库尔兹伯格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国际脐血研讨会第14届年会上公布了脐带血治疗自闭症和脑瘫的两项研究成果后表示:“我希望能扩大与会者的视野,使他们能够在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中了解这些潜在的应用。我认为在未来十年左右,脐带血的用途将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孙媛教授

医学博士,业界权威专家,中华医学会小儿血液分会委员,全国著名的儿童血液移植技术专家。迄今为止成功实施移植手术数百例,其中救治白血病百余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包括急重病例)70多例,噬血细胞综合征50多例。

自体脐带血移植案例

完成我国首例XIAP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首例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且已经完成我国四例自体脐带血移植手术。

孙媛说脐带血

  

首都儿医院师晓东主任

首都儿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血液病学系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专业组副组长、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中国医刊》编委、中华内科杂志英文版审稿专家、外国儿科医师来京行医资格考官。

自体脐带血移植案例

年11月1日,完成了首医院首例自体脐带血联合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患儿在移植后的情况较为稳定。

师晓东说脐带血

 医院副院长孙自敏教授

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首席专家,安徽省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安徽省产业创新团队《造血干细胞移植》带头人。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安徽省医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国家课题评审专家。《临床输血和检验杂志》副主编和《中华血液学杂志》等8种杂志编委。

脐带血移植案例

孙自敏教授带领移植团队成功进行了多例脐带血的移植,而医院5年间脐带血移植占移植总数的54%。脐血植入率达到了97%,两年复发率也仅为15.36%,3年总存活率达64.8%,3年无病存活率也达到了61.6%。

孙自敏说脐带血

首都医科医院血液中心原主任吴敏媛教授

自体脐带血移植案例

年与秦茂权医生共同完成了我国首例自体脐带血移植案例,医治了一位年仅1岁的神经母细胞瘤小患者。

吴敏媛教授说脐带血

在血液病领域,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血液病治疗成熟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造血干细胞的三大来源包括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三大来源互为补充,各有利弊。其中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因其采集方便、对孕婴无伤害、实物储存应用及时,移植后排异率低且程度较轻等优势,常用于儿童疾病的治疗。

其中自体脐带血在治疗神经母细胞瘤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方面,相比其他来源的造血干细胞,优势更加明显。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治疗时,如果病人自身储存了脐带血,将首选利用它进行治疗。储存脐带血自用,不存在配型问题,也会减少术后的出血和感染几率。

文章来源:凤凰网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知名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w/13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