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入这个零食儿童不宜随便吃
2018-4-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先看一个病例
5岁的浩浩一直由奶奶带,过年爸妈从南方打工回来,到家第二天就发现孩子脸色黄黄的,没精神,不想吃东西,还呕吐,小便竟然像酱油的颜色,慌忙送孩子到镇卫生院,抽血检查,血色素只有48g/L,重度贫血。
镇卫医院,一系列检查发现,浩浩为严重溶血性贫血,医师询问饮食情况,得知孩子两天前曾吃过小半包「兰花豆」,病因很快查明,浩浩得了「蚕豆病」。经过两次输血及其他治疗,转危为安,血色素恢复到g/L以上。
「兰花豆」——一种用蚕豆做的小食品,深受大人小孩的喜爱,但是要注意了,「兰花豆」这种小食品不能随便给孩子吃,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
「蚕豆病」究竟是怎样一种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和危害?该如何治疗和预防?下面给大家一一道来。
说说蚕豆病
「蚕豆病」是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症(G6PD缺乏症)一个类型,在遗传性G6PD缺乏的基础上接触蚕豆及其加工制品引起急性溶血,导致溶血性贫血或黄疸,但具体溶血机制不明。所以,患有「蚕豆病」的孩子应终生禁食蚕豆及其加工制品。[1]
发病特点
本病发病情况颇为复杂,蚕豆病只发生于G6PD缺乏者,但并非所有的G6PD缺乏者吃蚕豆后都发生溶血;发病者溶血和贫血的程度与所食蚕豆量的多少并无平行关系;蚕豆病的发生除了红细胞缺乏G6PD以外,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
蚕豆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发生于男性,高发于儿童,且大多在5岁内,成年后少见。
临床表现
孩子吃蚕豆后出现以下症状,千万要警惕。
1.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腹痛。
2.泌尿系症状:小便呈酱油色、浓茶色或血色、少尿或尿闭。
3.皮肤症状:面色苍白或苍黄,伴有黄疸。
4.全身症状:畏寒、发热,严重时可全身衰竭,脉搏微弱而速,血压下降,神志迟钝或烦躁不安,甚至昏迷。
特别提醒:5岁以下儿童第一次吃蚕豆时一定要谨慎,儿童吃蚕豆后一旦出现低热、腹痛、皮肤发黄、尿色加深等症状,医院就医。
实验室检查
1.血象:①血红蛋白急剧下降。重者降至g/L以下。②红细胞最低降至0.5×/L以下。③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0.20。④外周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增多。⑤白细胞升高,可达(10~20)×/L,甚至呈类白血病反应;⑥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增高。
2.骨髓象:①红系、粒系均明显增生,年龄越小粒系增生愈明显。②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3.尿检查:①尿呈酱油色、浓茶色、洗肉水色、黄色等。②隐血试验阳性率可达60%~70%。③可见蛋白、红细胞及管型,尿胆原及尿胆素均阳性。
4.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结合珠蛋白减低。
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减低。
如何治疗?
目前输血是蚕豆病急性发作时最有效的疗法,其次是纠正酸中毒、处理肾衰。轻中度溶血患者补液治疗。
1.输血:蚕豆病可引起急性溶血,且贫血严重,输血或输浓集红细胞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情严重者可反复输血。对血液来源应行G6PD快速筛选检查,以避免G6PD缺乏者供血,使患者发生第二次溶血。
2.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免疫抑制作用,应争取早期、大量、短程用药。
3.纠正酸中毒:蚕豆病溶血期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对于危重患者,仅靠输血不足以使患者脱离危险,应积极纠正酸中毒的情况。
4.补液:多饮水或输入液体,以改善微循环,维持有效血循环,促进肾脏排酸及排血红蛋白尿功能。
5.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对症处理:如合并感染可加重溶血,应积极处理并发症。[2]
预防和注意事项
蚕豆病患者除蚕豆外,某些药物也可引起此病发作,如抗疟疾药(伯氨喹啉、奎宁等),退热药(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磺胺类药物,以及生活中常用的萘(臭丸)和部分中药等。有蚕豆病的成人也会发生溶血,只是成人临床上症状轻。
本人或家庭中有蚕豆病史者,应禁食蚕豆及其制品,并避免接触蚕豆花粉,哺乳期的母亲也要禁食蚕豆及其制品。新生儿出生前父母均需作溶血性遗传病常规检查。蚕豆病患者就医时告知医生病史,以避免使用容易引起溶血的药物。
附:蚕豆病患者常见用药禁忌
禁用: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吡啶、磺胺乙酰、呋喃坦啶、呋喃唑酮、伯氨喹、戊胺喹、硝咪唑、消心痛、心痛定、乙酰苯胺、苯肼、噻唑砜、甲苯胺蓝、萘啶酸、呋喃西林、亚甲蓝、萘、珍珠粉。
慎用:链霉素、氯霉素、磺胺异恶唑、磺胺脒、磺胺间氧甲嘧啶、磺胺米隆、甲氧苄胺嘧啶、秋水仙碱、氯奎、奎宁、异烟肼、乙胺嘧啶、保泰松、丙磺舒、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消炎痛、非那西汀、尼美舒利、双氯芬酸钠、布洛芬、氨基比林、苯妥英钠、左旋多巴、安坦、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他唑林、苯海拉明、维生素C、维生素K3、维生素K4、盐酸氯胍、对氨苯甲酸、吡苄明、氨茶碱、樟脑、川心莲、腊梅花、熊胆、薄荷及含薄荷成分的中成药、牛黄及含牛黄成分的中成药、小儿退热散、七里散、婴儿素等。[3]
编辑
刘芳
投稿与合作:liufang
dxy.cn参考文献
[1]杜传书.遗传性红细胞葡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3(2):
[2]张志泉金润铭.蚕豆病的诊疗现状[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15(2):3-4
[3]胡亚美江载芳.褚福堂实用儿科学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