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持续及间歇

2016-12-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Diabetologia上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与单激素(胰岛素)人工胰腺相比,双激素人工胰腺在1型糖尿病成年患者运动期间的血糖调节方面更具优势。

  研究者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TalebN等人入选17例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37.2±13.6岁,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1.0%],开展了一项开放标签随机交叉研究,于患者同等能量消耗的持续及间歇运动期间探讨“与单激素人工胰腺相比,双激素人工胰腺对患者低血糖的影响”。

  结果发现,与单激素人工胰腺相比,虽然双激素人工胰腺对患者持续运动及间歇运动期间运动诱发的低血糖发生率并无显著影响(持续运动期间:11.8%vs.23.5%,P=0.5;间歇运动期间:6.25%vs.40%,P=0.07)(表1);但可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处于4.0mmol/L范围内的平均时间百分比(0%vs.11%,P=0.),增加血糖水平处于4.0~10.0mmol/L范围内的平均时间百分比(%vs.71.4%,P=0.)。就双激素人工胰腺而言,与间歇运动相比,持续运动期间患者所需的胰高血糖素剂量更高(0.±0.mgvs.0.±0.mg,P=0.03);此外,双激素人工胰腺在持续及间歇运动期间应用时均未见不良反应。

表1.持续及间歇运动期间双激素及单激素干预时的研究结局对比

  众所周知,人工胰腺有望彻底改变糖尿病的治疗,而双激素人工胰腺更是被寄予厚望可改善运动等可增加低血糖风险之情况下的血糖控制。该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激素人工胰腺相比,双激素人工胰腺可能有助于减少持续及间歇运动所诱导的低血糖并改善血糖控制。研究发现,与单激素人工胰腺相比,双激素人工胰腺干预后患者的夜间血糖谱更好,表现为处于达标范围内的时间比更高,低于平均血糖平均水平的时间比更低。但是,鉴于该研究期间未对患者进行监督且缺乏患者餐前胰岛素给药剂量、夜间低血糖事件及零食摄入情况的相关信息,故其结果尚需谨慎解读。

  体力活动期间的血糖波动管理受运动时机、持续时间及强度以及患者体适能及胰岛素治疗方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往人们所提出的避免运动诱发的低血糖的措施虽然有一定作用,但还远远不够。对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其更是需要在进行体力活动前调整其胰岛素泵的输注速率及餐前胰岛素的给药。很多患者为了运动不得不摄入更多碳水化合物,这可能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增加后续高血糖风险。因此,临床实践中1型糖尿病患者面临众多障碍常难以达到指南推荐的体力活动水平。与单激素人工胰腺相比,双激素人工胰腺增加了胰高血糖素,这不仅有助于降低低血糖风险,还可增加血糖处于达标范围内的时间比,有望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态度及行为。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确定,双激素人工胰腺能够促进1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更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善血糖控制及心血管代谢谱。

  鉴于单激素与双激素人工胰腺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相当,故双激素人工胰腺可能是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的浓度发挥预防低血糖的作用。鉴于该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对其结果加以验证。

Diabetologia.;59(12):-.

相关阅读

?meta分析揭示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对改善T2DM患者代谢有益

?糖尿病个体的死因别死亡风险:一项竞争风险分析

?在小鼠中β细胞ATGL-脂解/脂肪组织轴可通过胰岛素分泌控制能量平衡及体重

?患者特征是否影响临床医生对HbA1c控制目标的设定决策?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糖尿病》”









































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cs/12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