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一个鬼故事,结局却是万万没想到啊

2016-1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流传于坊间的鬼故事对于猎奇者来说总有莫大的吸引力。今天我们要来讲一个真实的“鬼故事”,这个故事被刊登在年的一本医学杂志上。你,准备好了嘛?

图源网络

话说那一年,H太太和她的家人搬进了一间年久失修、布局凌乱的老房子。那间老房子当时甚至没有电,还用着煤气灯照明,显得有些昏暗。

几天之后,怪事开始发生……

当时H太太的信件记录中这样写道:

“我在这里住了几天,太不对劲了。家里的仆人走路轻得我根本听不到,这种诡异的安静太恐怖了。有一天,我听到楼上有脚步声,可是我跑上楼一看,根本没有人!没有人!只有我一个人。还有些晚上,我听到储藏室里的响声,砰砰砰的,好像家具和瓷器被砸在墙上。你没有经历过一定不能相信这种感觉,我在走廊里,感觉背后有一个人跟着我……”

“这绝对不是我一个人的幻觉。那天早上我正准备吃早饭,我四岁的儿子跑进来,问我找他干嘛?我感觉莫名奇妙,告诉他我根本没有叫过他。他睁大眼睛看着我说,‘那是谁在敲墙壁?’我吓了一跳,告诉他可能是风吹动窗框的声音。但他一脸肯定地说不是,‘绝对是有人在叫我’……”

这间老房子的怪事还没有完。他们注意到家里的植物逐渐枯萎死去,他们开始患上严重的头痛,他们在睡觉的时候总觉得床在晃……

“有一天,我半夜醒来,看到两个人坐在我的床头,一男一女,那女的看起来很年轻……那感觉像鬼压床一样,我吓得完全动不了……”

图源网络

直到有一天,H太太丈夫的弟弟,一个环境工程师兼毒理学家来到这个“鬼屋“,才抓出了这些“鬼影”背后的元凶——老屋的火炉排放的一氧化碳。而H太太所有听到的、看到的、甚至感觉到的幻觉,都是因为:

轻度一氧化碳中毒

图源网络

这真的是一个严肃的鬼故事。

什么是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分子式CO,是无色、无嗅、无味、剧毒的无机化合物气体。我们常说的煤气,主要成分就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我们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就像列车,勤勤恳恳地把氧气送到每一个身体器官,维持身体的正常机能。但是由于一氧化碳与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得多(-倍),而碳氧血红蛋白又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慢得多,当一氧化碳大军进入体内后走VIP通道快速抢占了血红蛋白列车,而且霸着车就不下了,氧气们搭不上车,身体器官就开始“缺氧窒息”,这就是我们说的“一氧化碳中毒”。

图源网络:“小心一氧化碳!”

轻度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很多人都知道一氧化碳中毒是致命的,“煤气中毒”、“烧炭自杀”也常常出现在社会版新闻上。但是,“轻度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常常被忽视。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从表中可以看出,长时间、低浓度的一氧化碳中毒会让人产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虚弱甚至出现幻觉等等症状。

制图:大姑

忽视轻度一氧化碳中毒后果很严重,尤其是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这是因为,他们更容易在低浓度一氧化碳下产生症状,但这些症状有时候被误以为是“流感”症状,因而被忽视。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我们不仅要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早期症状有足够警觉,更要学会防范于未然。

一般家中的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几个:燃气热水器,煤气灶台,小型发动机,汽车尾气等等。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建议,我们可以简单做到以下几点来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探测器

?在家中每个卧室附近安装电池型一氧化碳探测器。

?定期检查一氧化碳探测器以确保探测器运行正常。

燃气热水器和煤气灶

?使用燃气时,要注意照看。

?冬季使用注意通风。

?每年检查燃气管道。

便携式发电机

?不要在家中或者车库内(即使门窗打开)使用发电机。

?在室外使用发电机时,确保离开家门及窗户至少6米远(20英尺)。

最后突然想到,那些年听到的天花板上的“弹珠声”。。。。真是细思恐极啊。

郑重声明

文章内所有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均受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法律的保护。未经我公司正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为任何目的使用以及向任何自然人或单位提供、复印、复制、出版或者利用本文内任何内容,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经济赔偿和其他侵权法律责任。

联系转载、约稿、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hc

healthcrew.cn

BlueHealth营养师团入选今日头条

“百群万元计划”签约创作团队

我们的头条号是“BlueHealth营养师团”

欢迎







































閫炬湡涓嶇敵璇峰璁?
鍘熷憡鍜岃鍛婄殑浠g悊浜哄浜夎鐒︾偣鍧囨棤寮傝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cs/10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