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的是是非非
2018-8-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真实案例45岁的王先生,患糖尿病5年了,平时并没有实打实的控制血糖,最近1年内才在医生的劝服下开始服药,但也是有一餐没一餐的。医院复诊抽血检查,他都会偷偷的自行增加药量,少吃一些食物,使得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报告,不会太难看。但是前三个月复诊抽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居然是10.9%!王先生经由医生的解释才明白,血糖控制不良的严重性。王先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餐前及餐后血糖值与所谓「糖化血红蛋白」值差距这么大?有时候大家告诉我:“我今天饭前血糖只有6.6”,面露高兴的神色;有时候有朋友会说:糟糕!今天饭后血糖10.9,控制的不是很好。这样的数据是有意义的吗?我们能单由这些数值就来做药物的调整吗?我们知道,所谓血糖值是代表血中葡萄糖的浓度,而事实上,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的浓度每一分每一时每一顿饭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饮食它的变异性都是很大的。所谓「餐前血」及「餐后血」只能反应抽血当时的血糖值,并不能看出真正身体血糖变化的全貌。由于血糖的长期高血糖或波动带来一些糖尿病并发症,所以如何用其他简单化数值,来描述血糖控制情况与糖尿病并发症变化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血糖的监控还有一种表示法,那就是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什么是血红蛋白?什么又是糖化血红蛋白呢?这真是一个不容易了解的专有名词,我们知道血液呈现红色,是因为血液中含有红血细胞(也称红血球),而红血细胞内有血红蛋白所造成,所以又称血红蛋白(hemoglobin),简称Hb。血红蛋白本身是一种蛋白质,它是用来携带氧气的,当它含氧时呈鲜红,不含氧时是暗红。血红蛋白分成好几类,有HbA、HbB、HbC,在HbA蛋白质化学结构其中一个位置「1c」上,可与血中葡萄糖结合。当红血球开始形成时,并没有任何的糖份附着在「1c」的位置上,可是当红血细胞暴露在血液中的糖份时,某些糖份就会附着在红血细胞血红蛋白(HbA)的1c上,这种含糖的血红蛋白就称为「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前餐后血糖,二者有什么关系?意义上有什么不同呢?「餐前餐后血」所代表的是病患抽血当时的血糖值,由于受身体当时健康状况或饮食调整的影响,血糖值变异极大。而「糖化血红蛋白」那就不同了,由于血红蛋白生命周期约3-4个月,所以不太可能因为短时间血糖变化,数值就会有极大变动。也就是说,多吃一粒包子,可能饭后血糖会升高,但「糖化血红蛋白」则完全不受影响。我们可以这样比喻,饭前饭后血就如同学生在学校参加的随堂考,而糖化血红蛋白就是真正代表实力的期末考。也就是说,可能一次两次随堂考不理想,不代表期末考一定不及格;但是如果多次随堂考都不合格,那么期末考想pass,恐怕也很难。进一步来说,我们不可能由一次、两次平常考的表现,就改变复习的方向,唯有经过最终期末考的结果,才能找出准备方向是否有误。所以说血糖全面性的监控,平时要靠病患自我检测饭前饭后血,而每三个月可抽糖化血红蛋白值,来获得糖尿病病情监控的全貌。HbA1c正常非糖尿病为3.5-5.5%,糖尿病控制良好者,值约6.5%,而现在一般是希望能控制在7%以下。如果超过8%则为警戒值,这时就需要与医生讨论是否需要更改药物,或调整饮食、运动或药物剂量。
请注意:HbA1c测量并非一贯精确,比如病人患血红蛋白结构异常、严重贫血(红血球计数减少)、缺铁、输血或药物增加红血球新生时候,HbA1c检测有可能不准确。如果指尖血显示血糖平均值高于或低于HbA1c结果,咨询你的医生HbA1c检测是否适合你。另外一个可选的检测是果糖胺.但果糖胺检测与HbA1c检测不能互换,因为测的是不同的物质。果糖胺只反映2-3周的血糖平均值。糖化血红蛋白是否可以取代日常血糖测量?不可以!了解你每天的血糖值仍然是观察饮食,运动和日常生活对糖尿病病情影响的一种最简便,最适当的方法。记住,糖化血红蛋白是几个月血糖水平的平均值,这意味着血糖水平相对一致和血糖水平变化大的两个人可能有相同的糖化血红蛋白。但是,透过将每天血糖测量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你和医生就可以确定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情况,从而制订更有效的控制方法。所以HbA1c不能代替自我血糖监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