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2
2018-5-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糖尿病是21世纪全球范围的流行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既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又是评价血糖管理治疗方案的有效指标。
本共识分4个部分,包括HbA1c检测的干扰因素、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及结果质量监测和保证方面的内容。
一、HbA1c的定义、表达、定期检测原则及其干扰因素
(一)HbA1c的定义
HbA1c是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残基以共价键结合的稳定的化合物,全称为:血红蛋白β链(血液)-N-1-脱氧果糖-1-基)血红蛋白β链。
(二)HbA1c的表达
糖基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产物,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建议1糖化血红蛋白的术语应为HbA1c,在指南或教育资料中亦可以使用缩写A1C。
(三)HbA1c的定期检测原则
建议2在治疗之初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3~6个月检测一次。
(四)HbA1c检测的干扰因素
建议3相关医务工作者应知晓HbA1c测定存在的干扰因素。
建议4有些干扰是非方法学特异的,某些患者人群不适宜采用HbA1c反映体内血糖水平。
建议5有些干扰是方法学特异的,某些特殊患者人群可以选择某种特定的HbA1c测定方法。
二、HbA1c分析方法的选择
(一)分析方法概述
1.方法的定义:
2.HbA1c测定方法:
(二)方法的选择
建议6应选用测定结果可溯源至IFCC参考方法的分析系统,如:获得NGSP认证。
建议7厂商应提供可溯源至IFCC参考方法的相关证明。
建议8多数POCT方法的精准性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目前不能用于糖尿病诊断,但可用作监测。
(三)分析系统性能指标
建议9以“HbA1c”或相当于“HbA1c”报告结果。
建议10室内变异系数应小于3.0%,以小于2.0%为宜。
建议11与可接受参考值的差值应在±0.5%HbA1c范围内,以控制在±0.3%HbA1c范围内为宜。
(四)测定质量
1.参考方法
2.HbA1c测定指定比对方法(DCM):
3.标准物质
4.IFCC参考系统在HbA1c标准化中的地位及应用:
5.参考系统的应用方式及范围
三、方法的使用
(一)分析系统分类及验证
建议12使用经过认证的分析系统,如厂商给出的性能指标符合二、(三)要求时,只验证准确度即可,不符合二、(三)要求时,应对系统性能进行验证。
建议13使用未经认证的分析系统,应对分析系统性能进行充分验证,性能指标除二、(三)要求外,还应包括干扰因素、可报告范围等。
建议14不宜使用组合系统。
(二)准确度、精密度实验方法
1.准确度验证方法:
2.精密度实验方法:
(三)校准物和质控物
建议15校准物在所选用的仪器、试剂条件下应使样品测定结果能溯源至IFCC参考方法。
建议16质控物应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稳定性宜在1年以上,冻干粉质控物在更换试剂或色谱柱时可能会有基质效应,程度取决于所用方法。
建议17可以是已知值质控物,也可以是未知值质控物,至少2个不同水平(高、低值)。
建议18实验室应知晓本室所用色谱柱可检测样品的数量,达到检测数量限应及时更换,不可超量使用。
(四)色谱(层析)柱
(五)样本采集、处理和储存
建议19检测样本不受饮食和采血时间的影响。
建议20不同测定方法的样本稳定性是不同的。
建议21一般情况下,全血样本在4℃储存,可以稳定1周。在-70℃或更低温度可以长期储存,至少稳定1年以上,但不宜在-20℃长期储存。
(六)测定
1.安全措施
2.测定程序
建议22实验室应制定合理的标准操作程序。
建议23所用试剂、耗材应按规定存放,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建议24所用色谱柱达到检测数量限应及时更换(适用于使用色谱柱的方法)。
建议25所用仪器应定期维护、保养。
(七)结果报告
1.单位
2.参考区间:
(八)异常结果的处理
建议26以NGSP的传统单位%HbA1c报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并同时报告IFCC的国际单位制(mmol/mol)结果。
建议27以%HbA1c为单位的结果小数点后保留1位小数。
建议28如临床需要,应提供方法学名称。
建议29对于测定结果低于参考区间下限或高于15%HbA1c(mmol/mol)的样本应进行复查,并与临床医师沟通。
建议30对测定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的样本应进一步检测。
四、测定质量的监测和保证
(一)室内质量控制
建议31每个测定日的开始和结束都应做质控物分析。
建议32应同时测定至少2个不同水平(高、低值)的质控物。
建议33在同一个工作日内,每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质控值超出控制限、更换新的试剂、进行新的校准、更换仪器设备的关键配件、按规定进行仪器特别保养后,应重新测定质控物。
(二)室间质量评价(能力验证)
建议34室间质量评价样品应与临床样本同样对待。
建议35室间质量评价所用样品应尽可能与临床样本相近。
(三)测定质量的保证
建议36选用一个可靠的方法。
建议37方法使用规范化。
建议38知晓HbA1c检测的干扰因素。
建议39参加室间质量评价(能力验证)活动。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糖尿病杂志》年第1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1.13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