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不好,生病的孩子增多了专家提醒这

2018-2-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受气候影响,目前浙大儿院迎来了就诊高峰。咳嗽、哮喘、发热等呼吸道疾病患儿、轮状病毒引起的上吐下泻的消化道疾病、感染流感病毒的患儿增多极为明显。

浙大儿院11月门诊量较去年同期增加21.6%,进入12月,已较去年同期增加25.6%,远远超过可承受的人次日间门诊量,人次日间夜门诊量。最近两个月,医护人员严重超负荷运转。最近一周,浙大儿院两院区门诊量工作日日均门诊量人次,双休日日均门诊量人次,本周一两院区门诊量人次,其中夜门诊达人次。

浙大儿院副院长龚方戚教授说,浙大儿院采取了系列措施应对门诊高峰。从11月21日起每晚及双休日安排加班3-4人次。10点以前夜间接诊医生达20人。所有党员干部都加班加点,哺乳期、孕期女医生全部在岗。

尽管如此,目前就诊情况还是十分严峻,医院不限号,所以昨天下午有多患者延至晚上,原本半夜1点下班的医生要延至凌晨4点才下班。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工作压力都非常大。

他说,作为医生,他特别理解孩子生病后,家长焦虑、紧张的心情,浙大儿院全院医护人员都会尽力为大家做好医疗服务。但也请各位家长多体谅,多理解,最近来浙大儿院就诊,非预约、非急诊病人等候时间可能会超过4个小时。

他希望,家长们能改变就诊习惯,小病在基层医疗机构处理。据悉,浙大儿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号召,以重点托管、对口支援为基础,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学科发展、管理、科研培训下基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与合作体系,对口支援和医疗协作网络已覆盖省内外近30医院,其中5医院,每年有50余名中高级专家长期在基层,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和双向转诊制度,设立了专家工作站,建立了业务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

“双下沉”能缓解了基层患儿看病难、转诊难问题,方便了基层百姓就医,提升了百姓就医体验,建议外地患者可就医院就诊。

此外,夜急诊是处理突发疾病的患儿,非急症病人建议白天就诊。感冒、发烧等常见病建议家长白天带孩子就诊。白天医务力量与设施更齐全,便于确诊与治疗。如晚上发病,家长可就近选择家周边医院就诊,来浙大儿院可能等待时间较久。

另外,大量非急症的患儿涌入,会挤占那些突发急症小患儿的看病资源。

医务科科长王财富提醒家长

夜急诊的就诊范围:1.外院转来的急救病例;2.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及昏迷者;3.出生28天内的新生儿及早产儿;4.各种中毒及意外者,包括药物及食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溺水、触电等;5.各种类型的休克者;6.心肺复苏后和需心肺复苏者;7.脏器功能衰竭者;8.大出血者,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等;严重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克/升者;9.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10.哮喘持续状态者;11.癫痫持续状态者;12.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呼吸困难、缺氧者;13.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心律紊乱者;14.各种原因引起的中重度脱水者;15.体温升高,肛温≥39.5℃者;16.体温≤36℃者。

门诊办公室主任汪天林提醒家长

1

如何减少孩子生病?

这段时间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外出回来,注意清洁手鼻口;雾霾天尽量减少带孩子出行;很多家长晚上开空调带孩子睡觉,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预防流感,可注射疫苗;平时注意提高孩子抵抗力,多运动,合理饮食,多喝水。

2

哪些常见医院就诊?

建议新手爸妈多向“前辈”取取经,他们的经验会让你从容应对小毛病,不必要白天来看诊过,晚上又来。反复就诊,家长会更焦虑,也不利于孩子病情的恢复。那么哪医院呢?

1、孩子发烧后首先观察精神、胃口、脸色,是否呕吐。如果精神好,可以在家里观察,多喝水,多测体温,温水擦身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可以在家先服用退烧药。

2、如果只是早上起来轻轻咳嗽,或者运动后有咳嗽,没有气急、发烧,可以先在家观察;特别是本身有过敏体质的,可能是过敏性引起的咳嗽。

3、肺炎恢复期,医生配了口服药,孩子状态也好,不必为了确认是否好彻底了,医院。

4、拉肚子,确诊为肠道病毒感染后,前期医生已经进行补液处理,接下来主要靠在家护理,孩子不吐了,拉的次数也减少,医院,通常一周就会好。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2~3天还不退烧,或者精神、胃口不好,医院就诊;婴幼儿(3岁以下)儿病情变化比较快,而且不会表达,更加需要家长留意,比如呕吐、很烦躁,医院。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给我们点个赞吧!

赞赏

长按







































专业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by/15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