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值偏低的危害贫血不容忽视

2017-9-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馨雅讲营养?-xinya

?每天覆盖上万用户最受欢迎的

亚健康营养调理女性内调美肤身心保养类公众分享平台

我们积极传播正能量:营养

健康

美肤

保养

儿童免疫

在现实生活中,假如你常感到累,并且浑身没劲、手脚发冷、晕眩,就要斟酌自己是否患上了贫血。贫血会使血红蛋白偏低,血红蛋白负责将肺部吸进来的氧气输往全身各个部位。当身体组织供氧不足时,人就会感到疲乏。女性在月经期间或产后,都可能由于失血过多而患上贫血。此外,缺少铁、叶酸或者维生素B12也会引起贫血。

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

01

缺铁性贫血就是生活所说的贫血,是因为饮食中缺乏铁造成的。铁摄入量不足直接影响血红蛋白生产,因此会导致血红蛋白分子生产过程中出现重大故障。这无疑会造成血红蛋白质水平偏低。如血痔,分娩时大量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等铁丢失过多。

02

血红蛋白低的原因有很多,营养不良是其中一个最常见因素。很多营养素缺乏会直接影响血红蛋白数量,如铁元素、维生素不足(特别是B12)。这种问题最常见于孕妇、儿童和减肥或饮食不当的女性(缺乏铁、叶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03

荷尔蒙失调也会导致红血蛋白水平降低。有时甲状腺机能降低会引起身体新陈代谢率下降,患者会感觉疲劳和昏昏欲睡,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04

患脾脏或恶性贫血患者有可能因为过多红血细胞遭到破坏,导致血红蛋白水平下降。

05

长期感染导致的肾功能衰竭、癌症,克罗恩病等慢性疾病也会引起血红蛋白数量下降。其他类似原因还有肠道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可能对红细胞产生副作用,如化疗药物或者放射治疗等。

血红蛋白偏低的危害

 血红蛋白偏低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的在人体的作用主要是运输氧和营养物质,如果血红蛋白偏低严重,主要为缺氧的表现,如脑缺氧就头晕,儿童会影响生长发育,成人可导致营养不良,同时人体四肢乏力,耐力差,犯困等。血红蛋白偏低直接造成是缺铁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脸色苍白、心悸胸闷、怕冷等症状。

如何提高血红蛋白:1饮食调理:

饮食摄入制造血红蛋白所需的铁、蛋白质、维生素B12等元素,动物类的食物,特别是血块、猪肝,牛、牛肉、红枣、蛋黄、深绿色的蔬菜和水果。 

2食用螺旋藻:

螺旋藻含有大量的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铁,而且搭配蛋白质、叶酸、维生素等综合营养,有利于铁的吸收。另外,丰富的叶绿素和维生素B12,也是促进血红蛋白形成的主要成分。适量补充螺旋藻,可以促进造血功能,并有助于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避免出现全身乏力、头晕头痛等现象。

血红蛋白偏低吃什么好

1、大枣补血

  中医历来认为大枣是补血佳品,这里所说的大枣实际上是干枣。鲜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能促进铁的吸收,对改善贫血有益。而干枣中的维生素C损失较多,比鲜枣中的含量少90%以上。同时,大枣虽然含有铁质,但含量并不高。由此看来,食用干枣达不到补血的目的。其实,中医所说的“补血”指的是“补气血”而不是纠正贫血。有些人尽管化验不贫血,但有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细等表现,中医辨证就属于气血虚,吃大枣能改善症状,调理身体。

2、菠菜补血

  菠菜中的铁含量不高,仅有鸭血的1/10,而且吸收率很低,只有2%左右,也仅仅达到鸭血的1/10,通过吃菠菜补充铁质效果不理想。但菠菜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准妈妈补充有利于胎宝宝的健康。

3、蛋奶补铁

  蛋类和奶类也不是铁的良好来源。蛋类铁含量不高,又因为含有卵黄高磷蛋白,会干扰铁质的吸收,吸收率仅为3%,所以吃蛋类补铁效果不佳。奶类是“贫铁”食物,铁含量非常低,而且吸收率也不高。

4、黑木耳补铁

  干制的黑木耳铁含量的确非常高,甚至超过鸭血的3倍。可是准妈妈在吃黑木耳时,需要先经过水发,这样黑木耳的重量会增加6~8倍,相当于铁含量减低到原来的1/8~1/6,含铁高的优势几乎没有了,而且还有吸收率低的问题。

5、胡萝卜

  胡萝卜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C,同时又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对补血极有益,用胡萝卜煮汤,是很好的补血汤饮。

6、螺旋藻

螺旋藻含可吸收性铁。铁在自然界中的含量虽然丰富,但是人类可吸收性铁质缺乏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螺旋藻中的铁质是所有食物中可吸收性铁质含量最高的,每克螺旋藻干粉含可吸收性有机铁高达—毫克,是一般食物的20倍。铁质与血红素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它与维生素B12协调可防止贫血产生。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馨雅讲营养

(一个可以对话的







































鐧界櫆椋庤兘閬椾紶鍚?
鍖椾含鐪嬬櫧鐧滈濂界殑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by/14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