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要不要吃药

2017-9-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医院订阅哦!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黄色的胆红素积聚于皮肤、黏膜时产生的皮肤或者其他器官黄染。胆红素是红细胞死亡后的降解产物,(脂溶性的胆红素在肝脏内与葡糖醛酸结合后,生成了水溶性的胆红素,后者进入胆囊,随胆汁一起,最后再分别从大便和小便中排出。)通常是无害的,生理性的黄疸可见于90%的新生儿,大多在出生后一天出现,三至六天达到高峰后下降,约二至三周左右消失。

但当某些疾病或损伤、感染因素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或排出减少时,就会出现病理性黄疸,这种黄疸往往生成过快、程度过重、不易消退,严重的情况下(主要是生后1周内)胆红素可穿过血脑屏障,造成脑损害,此时称为核黄疸。

新生儿黄疸需要治疗吗?

生理性黄疸即是正常的,不需要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才需要干预的。

如何分辨黄疸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呢?

虽然绝大部分宝宝都是正常的,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宝宝因为先天性疾病、溶血、感染等属于需要干涉的病理性黄疸。我们需要留意宝宝是否有以下情况:

1、宝宝在出生24小时内就出现了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或者表现为黄疸退而复现。

2、大便陶土样白色(胆道闭锁);

3、除皮肤黄染外,宝宝还可以表现为吸吮无力、反应低下、呕吐或者嗜睡(出生24小时内有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抑制期是正常的,超过24小时后应该每次睡眠时间不超过4-5小时);

4、黄疸值在25mg/dl以上,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

5、黄疸值突然急速升高。

当然以上情况也是要结合各个方面来看的,如果有这些情况就需要注意是否为病理性黄疸了。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因素有: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ABO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不稳定血红蛋白病、胆道梗阻、肝炎、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巨细胞包涵体病、宫内感染等。也就是说宝宝确实有问题,才会出现病理性黄疸。

母乳为什么会导致黄疸升高或者持续不退呢?

母乳性黄疸于50年前首次提出,指发生在健康足月儿中、与母乳喂养相关的一种常见的未结合胆红素(UCB)升高为主的胆红素血症。

母乳性黄疸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类。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的时间是出生后3~4天,黄疸高峰时间是在出生后5~7天,主要与母乳喂养不当,摄入不足有关;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出生后6~8天出现,黄疸高峰时间是在出生后2~3周,黄疸消退时间可达6~12周,婴儿除了黄疸其他均正常,至于母乳中究竟是什么造成持续的非结合高胆红素血症,还未被确认。

由于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专家认为黄疸时应终止母乳喂养。美国儿科学会(AAP)《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指南()》对这一说法予以了否定。认为对于健康的足月儿或接近足月儿,应该鼓励和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在生后前几天内,临床医生应该鼓励母亲每天喂哺孩子至少8-12次。母乳喂养不足伴随的热卡摄入不足和脱水可以增加黄疸的严重程度。增加喂哺的频率可以减少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指南反对对于没有脱水存在的母乳喂养患儿额外补充水分和葡萄糖,认为对于黄疸的消退毫无益处。

黄疸的治疗

目前,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蓝光照射)、输白蛋白、换血疗法等。光照疗法就是用特殊的光线来降低存留在婴儿皮肤里的胆红素,使其更容易地排出体外。将婴儿放在光疗箱的蓝光下,只穿尿片就可以了,蒙上眼睛以免眼睛受损。将婴儿放在灯光下持续一至两天,需要哺喂时将婴儿抱出。一旦婴儿的胆红素水平下降,就不必再使用光照疗法了。

光照疗法的一个弊端就是会减少妈妈和刚出生婴儿的相处时间,对他们之间的亲密互动造成了影响。所以如果必须采用光照疗法,就要尽可能地帮助妈妈保持和婴儿的亲密接触并坚持母乳喂养。

吃中药能不能防治黄疸?

过去,人们(包括医生)常常让新生儿口服茵栀黄口服液甚至注射茵栀黄注射液防治黄疸,这些药物的主要成分都是茵陈、栀子、大黄(或黄芩)金银花提取物,认为这几味中药性苦寒,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对新生儿黄疸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新生儿吃了茵栀黄制剂,不但可能会影响他的消化道功能,而且容易导致肠道微环境改变,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甚至曾经有患儿注射茵栀黄注射液后甚至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中年1名出生9天的新生儿因注射茵栀黄注射液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CFDA)于年8月31日明确规定茵栀黄注射液为新生儿、婴幼儿禁用药物。此外,茵栀黄制剂里面的金银花成分还可能会引发患有G6PD缺乏症(俗称蚕豆病)的小孩的溶血,这种情况下反而会诱发或者加重新生儿黄疸的情况。

再加上大多数新生儿黄疸均属于生理性黄疸,可自愈,因此,不建议家长们也乱用药预防或者治疗新生儿黄疸,如果确实需要,一定遵医嘱。

晒太阳可以退黄疸吗?

胆红素能吸收的光线中,以波长~nm的光线作用最强,而蓝光的波长则在~nm,所以最符合要求。太阳光包含了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其中也有蓝光,所以晒太阳对降黄疸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阳光中的蓝光量微乎其微,阳光中还有紫外线,过量紫外线照射可以造成一些皮肤问题,例如晒伤、皮肤光老化及皮肤癌等。由于宝宝的皮肤比成人的皮肤更薄更敏感,更容易被日光晒伤。美国儿科学会(AAP)认为,6个月以下的婴儿应避免被阳光直射。有研究表明,长期反复的无保护性日晒,会增加日后发生皮肤癌的概率,尤其童年发生的晒伤,可能会显著增加他们将来发生皮肤癌的风险。所以通过晒太阳来退黄疸,有帮助但不推荐。

结论

1、生理性黄疸即是正常的,不需要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才需要干预的。

2、早期增加母乳喂养次数,有利于胆红素的及时排泄。

3、母乳性黄疸不需要进一步的诊断或治疗,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4、对于没有脱水存在的母乳喂养患儿无需额外补充水分和葡萄糖。

5、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照疗法(蓝光照射)、输白蛋白、换血疗法等。

6、不推荐通过口服中成药、晒太阳的方式来退黄疸,更反对使用中成药注射液治疗黄疸。

参考资料:

1、美国儿科学会(AAP)《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指南()》

2、海蒂育儿大百科(0-1岁)

3、西尔斯健康育儿百科

4、春雨健康科普:《新生儿被喂错药至洗胃?新生儿黄疸很正常,没事别给孩子瞎用药》,作者:王妮

5、丁香医生:《晒太阳能治疗新生儿黄疸吗?》,作者:侯方华

作者

NEW妈来源

微博

亲子指引问兰

「推荐阅读」

儿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和分类值的意义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预防
白癜风前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by/14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