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及血常规检验的意义

2020-10-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医院就诊时,医生往往会首先让病人去进行血液检查,而最常作的便是血常规检验,人们往往不太理解,还没看病呢,怎么先查血,是不是?其是这是正常而又必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人体中,血液通过有规律的循环系统的作用,流经全身的每个部分,与各组织器官发生密切的联系,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将机体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保证机体各种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因此,除了造血系统本身的各种疾病可直接引起血液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外,机体发生全身或局部病变,也可影响血液各种成分的数量的质量的改变,并由血液检验反应出来。所以血液检验不仅帮助诊断各种血液病,对期它系统疾病的诊断也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是血液检验在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根本原因。   临床检验中血液检验的范围,包括血细胞数量检验和形态观察,贫血检验,出血性疾病检验,血型及配血试验等。血液检验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等四项应用最多,为临床各科病人入院所必作,被称为血常规检验。目的在于了解:病人健康善和是否存在贫血;机体抵抗力和病情在血液中的反应。为进一步深入检查作初步分析,或排除某些疑问,对于了解病情,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随着检验工作的发展,实验项目更加深入,临床分科更加细致,特别是血液检验自动化仪器和电脑的应用,如自动细胞计数仪一次可准确测定十几个项目,范围更加广泛,血常规一词已与以往有了很大差别。   血液是广义的结缔组织的一种,它包括细胞和液体两部分。细胞部分也叫有形成分,其中的各种总称为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它含有大量的水分和多种化学成分,如无机盐和蛋白质等。

血常规就要这样看,既有趣又容易!

来源:DrG科学育儿

血小板假性减少怎么办?

来源:基层检验网

常见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通常为:标本凝集、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冷凝集、大血小板。

一、标本凝集

主要包括:()采血不顺利,包括技术不熟和患者血管难以采集,造成采集时间过长,使组织因子进入血标本中而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凝块;(2)颠倒混匀不充分,影响抗凝效果,从而造成凝块产生或血小板聚集;(3)抽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不当,造成血小板被稀释或抗凝效果不好。

此时重新采血一般能解决问题。

二、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

由于用EDTA盐(EDTA盐干粉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干粉抗凝剂,在作为免疫介导的血液中,可出现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使血小板互相凝集现象。这种EDTA依赖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上。同时,这种与血小板结合的自身抗体Fc端可与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膜上Fc受体结合,出现卫星现象。引起血小板聚集卫星现象后,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现象。

、更换抗凝剂:用枸橼酸钠抗凝(凝血象)或肝素抗凝重新采血检测;

2、毛细血管发采集末梢血,用预稀释模式检测;

3、显微镜计数:采集未抗凝的末梢血20μl,加入到μl草酸铵稀释液中,计数中央大方格四角及正中五个小方格血小板是数量;

三、冷凝集

冷凝集:是指由自身抗体引起的,红细胞在冷环境中的凝集成团的现象,采血管壁可见细沙样凝集颗粒。冷凝集反应一般出现在3℃以下,在0~4℃时最强,红细胞凝集最明显;随温度的升高,抗原抗体复合物逐渐解离,凝块消失。

、将标本立即放在37℃水浴中,约半小时后,立即机测定;

2、将患者带到实验室内,在血球仪仪器旁抽静脉血,在数秒钟内立即上机测定;

3、用等量生理盐水置换血浆,将标本离心后,去掉血浆,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后上机检测;

4、毛细血管发采集末梢血,用预稀释模式检测;

5、显微镜计数:将37℃孵育的血液0ul加入到2.0ml的37℃温盐水中,混合均匀,滴到计数板上计数(可预先将计数板放37℃水浴中加温)。四、大血小板

一般情况下,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的血小板数量和体积有明显的界限,在2-30fl之间。当血小板30fl时,细胞计数仪会把这种大血小板作为小红细胞计数,从而造成血小板检测数值降低。

、荧光染色法:如果仪器带有荧光染色法(能做网织红计数的分析仪一般都能做),可采用荧光法特异性的测定血小板。

2、估算法:在分布均匀,无异常聚集或纤维蛋白丝的血涂片,血小板数(×0∧9/L)=一个油镜视野中血小板平均个数×5×0∧9/L;

3、显微镜计数:采集未抗凝的末梢血20μl,加入到μl草酸铵稀释液中,计数中央大方格四角及正中五个小方格血小板是数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zz/18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