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干货一文读懂如何剖析异常增高的血红蛋

2020-8-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焦虑症和神经衰弱的区别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jiaolvheng/16319.html

在血常规检验项目中,血红蛋白(HGB)异常增高的样本很多,但是「真」、「假」高需要我们认真鉴别,否则可能造成错误的检测结果,甚至可能耽误疾病诊疗引起医疗纠纷。最近小编就遇到一例HGB异常增高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一中年男性捂着肚子来到检验科采血窗口,喊着「肚子疼」,脸色惨白,赶紧给他抽血…急诊查血常规、生化等结果,当我看到血常规结果时很疑惑,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升高,怎么单独这两个项目异常呢?

图片来源:血常规检测结果截图

该患者血常规结果显示,HGBg/L,MCH38.1pg,MCHCg/L,仪器已有触发报警提示,「脂血?溶血?」。根据国际41条复检规则及科室复检规则「MCHCg/L,应寻找因静脉输液污染或其他标本原因」。

根据规则提示,首先是医生应该检查样本是否有异常,按照以往经验判断,首先怀疑样本是否为红细胞(RBC)冷凝集或者脂血等情况,其次按照样本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于是立即找出相应的样本,第一步涂片镜检,发现镜下无红细胞缗钱状聚集,排除红细胞冷凝集情况,第二步查看该样本情况,离心5分钟(r/min),上层血浆为浑浊样,为重度脂血样本,所以真凶找到了。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备注:左图为离心5分钟(r/min)后图片,右图为离心后取上层血浆

二、接下来就按照脂血处理步骤对样本进行检测

HGB的检测原理是比色法,根据朗伯-比尔定律,一束平行的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其吸光度A与溶液层厚度L和浓度C的额乘积成正比,经过溶血剂试剂处理过后,红细胞溶解,溶液中的HGB作为吸光物质,根据定律可推导出HGB的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达到通过测量吸光度来测量HGB浓度。

当临床样本为乳糜血和高脂血时,可能会对HGB的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一般处理方法为以下两种:

1)血浆检测法:血常规标本上机检测后,将标本以离心速度r/min,低速离心5min,轻轻取出后吸出血浆,对血浆进行全血细胞计数(CBC)后进行血红蛋白浓度校正。校正公式:HGB修正值=HGB修正前-(HGB脂血血浆-HGB脂血血浆*HCT修正前)。

2)生理盐水等量置换法:将上述剩余血细胞部分,加入与吸出血浆等量的生理盐水,以r/min离心5min后吸出上层成分,重复3?5次,最后一次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后混匀,再次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并记录相应的血红蛋白浓度。

根据上面两种方法,由于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复杂,故选用第一种方法,离心后上层血浆用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得到HGB结果为42g/L,红细胞压积(HCT)为41%,根据校正公式:HGB修正值=HGB修正前-(HGB脂血血浆-HGB脂血血浆*HCT修正前),最终得到的该样本的HGB结果为g/L,将该结果发出。

三、案例分析

目前随着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亚健康的人群也随之增多。根据我国年常规检验血液标本可接受性的现状调查,不合格标本主要的拒收原因是溶血(33.98%),标本量不足(10.78%)和乳糜血或脂血(10.62%),目前血脂升高在人群中占比越来越高。

已有文献指出,当血液中甘油三酯(TG)浓度4.02mmol/L时,对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但是当TG大于这个数值时,HGB、MCH、MCHC受干扰的程度与TG的浓度成正比,TG浓度越高,受干扰的程度越大,特别是遇到贫血样本时,高TG会造成HGB的升高,可能不易发现此类样本,造成漏检。

但目前脂血样本对RBC、HCT、MCV等参数干扰极小,可忽略不计。在该案例中,由于该样本的参数MCHC已大于g/L,及时发现该样本为异常样本,查看生化结果,TG10mmol/L,且由于样本高血脂影响,多项生化指标未能检测出来。

生化检测结果

当前HGB受到高TG干扰影响以后,常规处理方法如前所述两种方法,也有其他老师提出有另外的方法来解决,李福林等老师提出根据不同体积大小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数值与红细胞计数及所得红细胞平均体积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得到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可为高脂血情况下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准确性提供帮助。

四、总结

在检验工作中,脂血样本经常会遇到,在出血常规报告时,首先可根据仪器报警信息及数据判断结果是否异常,如仪器可能会提示「浑浊」「RBC凝集」「MCHC,医生检查样本」等,一旦有报警提示,需对样本结果采取相应的复检方式。

其次可借助生化TG结果判断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如根据文献显示,TG升高是否已经影响了HGB的检测结果,若已经产生影响,则用相应的解决方法(血浆检测法、生理盐水置换法、推算法)得出准确结果协助临床诊疗,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样本结果,避免发出错误报告,耽误患者治疗,检验之路,任重且道远!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Plus

参考文献:

[1]尚红,《第四版检验操作规程》(M),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2]潘晓骅,重度脂血标本两种血红蛋白浓度校正方法的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38(Ⅱ),-.

[3]叶圆圆,王薇,赵海建,何法霖,钟垄,袁帅,杜雨轩,陈兵权,王治国,我国年常规生化检验血液标本可接受性的现状调查[J],临床检验杂志,36(6),-.

[4]曾素根,曾婷婷,江虹等,不同脂血浓度对血液分析仪的影响[J].检验医学,,28(2):-.

[5]李福林,侯香萍,唐敏.1种新的血红蛋白推算公式及其在髙脂血标本检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37(1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zz/17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