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依然强势

2020-6-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秦英,北医院检验科,曾参与多篇论文及科普文的发表。

一糖化血红蛋白的由来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它的英文代号为HbA1c。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的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天左右。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二研究历史糖化血红蛋白于年被使用色谱法首次从其它类型的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来,并于年被分类为一种糖蛋白。年,人们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数量增加。自从第一次描述了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现的异常血红蛋白以来,关于葡萄糖及其他碳水化合物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糖化产物的术语,已经变化几次。自从年,IUPAC-IUB(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已经推荐使用糖化血红蛋白这一名称,即非酶促的血红蛋白的糖基化。三监测意义糖化血红蛋白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糖尿病监测中有很大的意义:(1)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2)代谢时间长。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由于吃饭不影响其测定,故可以在餐后进行测定。(3)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4)较少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指其在总血红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四检测方法

1.离子层析法

离子层析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且操作简单,被临床广泛采用。检测原理由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糖化后所带电荷不同,在偏酸溶液中总糖化血红蛋白(GHb)及HbA均具有阳离子的特性,因此经过阳离子交换层析柱时可被偏酸的缓冲液平衡过的树脂来吸附,但二者吸附率不同,GHb正电荷较少吸附率较低,HbA正电荷较多吸附率较高。用不同pH的磷酸盐缓冲液可以分次洗脱出GHb和HbA,用KCN可将Hb转化为高铁氰化血红蛋白,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或者得到相应的Hb层析谱,其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百分比。HbA1C值以百分率来表示。现在大部分都用全自动测定仪测定,如日本TOSOH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曾应用于美国糖尿病控制和并发证试验(DCCT)研究,其离子交换HPLC法是HbA1c检测的金标准。标本无需前处理,操作维护都非常方便,是目前测试GHb精密度、准确性最高的方法。国内主要采用Bio—Rex70阳离子树脂微柱层析法,其微柱可重复使用多次。更大型的仪器有SCIENTIFIC公司的Hb—Gold,除可全自动测定糖化血红蛋t3-y,还可分离检测血红蛋白的多种变异体和亚型,用于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诊断。但其缺点是价格昂贵,仅在一些医疗水平较高的国家使用,且容易受到如下干扰:胎儿血红蛋白(HB-F)与HbA1C的带电性很相近,在离子交换HPLC分析图上可能呈现一个独立的Hb—F峰,也可能与HbA1c峰重叠(视离子交换柱的分辨能力而定)。

2.手工微柱法

手式微柱操作会受到人工因素影响,可能会洗脱不完全或过度洗脱并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而某些血红蛋白如HbF异常增加时,也会与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洗脱,从而使结果产生偏差。目前有Bio—Rad和西班牙BIOSYSTEMS等多家公司产品,相应的仪器以英国DREWSCIENTIFIC公司DS5糖化血红蛋白仪为例(Bio—Rad公司IASTA亦为同一产品),采用微柱法离子交换层析和梯度洗脱技术可全自动分离血红蛋白的变异体与亚型,除可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外,还可同时检测出血红蛋白S(HbS)与血红蛋白C(HbC)的存在与否。在计算糖化血红蛋白值时会自动扣除变异体产生的影响,从而使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变异系数(CV)值2%。同时该仪器配有专门的稀释溶血器,可直接进行全血操作,5min即可报告结果,并自动储存样品检测结果,层析柱价格也较为低廉,标本用量较少,速度较快适合于较多标本的门诊检测,但由于手工操作层析时间和微柱的质量不易控制,易产生操作技术误差,重复性欠佳。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还有其他方法如:等电点聚集法,亲和层析法,离子捕获法,免疫凝集法,化学发光法,酶法等检测方法。目前我院检验科生化室采用的是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其检测是基于离子交换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原理,即上述第一类方法,该方法测定结果可以溯源至IFCC(国际临床化学与医学实验室联盟)参考方法,其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非常高,建议临床医生优先选择该方法,但该方法样本要求必须是静脉采血,出报告时间也相对较长。门诊化验室采用的特种蛋白干式免疫散射色谱分析仪,其检测原理是免疫法,该仪器为POCT(即时检测)的设备,其精密度略低于生化室仪器,但该设备可以采用末梢血检测,30分钟就能出报告。临床医生和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五控制目标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控制相关性如下。

六检测周期七标本接收

静脉血:使用绿色(肝素)抗凝管,接收时间工作日7:30-16:00,报告时限:6小时。

指血:门诊化验室采血窗口采集指血,工作日8:00-17:00均可采集指血,周末8:00-11:30可采集指血,报告时限:30分钟。

八检测干扰因素

1.影响红细胞寿命的因素:脾脏切除,再生障碍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肾损伤等会增加红细胞寿命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假性升高。而溶血性贫血,大量失血,脾肿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肝脏疾病等会缩短红细胞寿命,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假性降低。

2.其他疾病和药物因素:除了上述直接影响红细胞寿命的情况外,一些疾病和药物也会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比如长期饮酒者,长期使用慢性麻醉剂,羟基脲等可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假性升高。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E,维生素C,乙酰水杨酸盐,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者,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及氨苯砜可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假性降低。

九结果解释

(1)非病理性因素:其实糖化血红蛋白偏高并不一定是疾病所致,也可能是由于一些生理学因素引起。如果患者在平时经常过度劳累,熬深夜,长时间从事较重的体力活动,或者饮食安排不合理,经常进食甜食或其它高含糖量食物,就极有可能会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2)病理性因素:如果做检查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持续偏高,则要警惕疾病的发生。此时要着重检查是否是患有糖尿病,或者是造血功能发生了异常。比如: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同时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而一旦确诊就可以及时使用胰岛素等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医院做相关检查,在确定含量彻底稳定之后才可停止治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zl/17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